|
辛旗:人類文明發展走向與世界格局及兩岸前途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日前造訪中評社香港總部,與中評社青年記者進行了一次精彩對話。從人類文明的發展走向到辛亥百年,從兩岸前途到中美博弈,辛旗深入地闡述了對國家命運及世界格局的最新思考。……
|
|
孫中山建國方略與中國現代化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于1917至1919年間,在上海撰寫編輯了《建國方略》,從心理建設、物質建設、社會建設三個方面完整地闡述了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偉大理想和實施方案。《建國方略》在一百年前的民國初年,提出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偉大構想和目標,發人深省,引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為之奮鬥不已。百年後的今天,有志者事竟成,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的偉大理想大多已經得到實現並有新的發展,重讀《建國方略》,在紀念告慰先行者的同時,更可以激勵我們繼承…
|
|
從辛亥百年看國共關係
今年5月,我曾在《中國評論》月刊上發表一篇題為《國民黨當局應面對的幾個現實問題》,其中有一段專門談到“國共合作”問題,深感猶言不足。如今辛亥百年即至,願從國共關係角度,專門探討一下國共合作問題。……
|
|
建構有利於兩岸整合的共同體史觀
作者指出,史觀塑造認同。對於史觀的引導與建構,島內代表“不獨”的政治力量,在指導思想上,要懷有真誠而厚重的歷史責任感,著眼於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品質的真正提升,而不是把歷史課綱作量變式修改,當作向大陸及島內統派表明自己“不獨”的權宜之計;具體做法上,要立足於“九二共識”、“一中憲法”,對兩岸政治定位,形成更加清晰、充實、堅定的論述,為兩岸共同體史觀的建構,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這是解決島內史觀混亂問題的釜底抽薪之道。
|
|
廈門經濟特區新定位:兩岸一體化先行先試區
廈門經濟特區是祖國大陸體制改革、對外開放與對台工作的試驗場。因此,廈門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具體使命、內容與政策必須隨著大陸改革開放與對台工作的形勢變化而變化,特區“特”之所在、發展定位與模式也必須相應調整。廈門經濟特區自成立至今已屆而立之年。當前,無論是大陸改革開放發展形勢還是海峽兩岸關係形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因此,有必要思考新形勢下廈門經濟特區如何“特”的問題。
|
|
蔡英文政治性格的觀察與思考
以筆者的觀察,蔡英文身上集中了學者、法律人、商人三類人的特性,這些特性融合在一起,構成她政治性格、行事風格的底色。而家庭、學養、政治歷練,是蔡英文政治性格形成的三大要素。其中家庭影響最值得玩味,法律人思維給她帶來的局限性很大,民進黨的影響讓她越來越政客化,也最值得後續觀察。
|
|
兩岸政治交往研究
兩岸政治交往是新時代兩岸交往的重要內容,兩岸政治交往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其他方面的冷熱。當前,兩岸在經貿、文化等領域交往熱絡,而在政治方面卻是冷門,出現了所謂經熱政冷的局面。隨著2012台灣大選的日益臨近,國民黨能否繼續執政成為未知數,兩岸關係持續正常發展受到廣泛關注。文章分析兩岸政治交往的概況、特點、趨勢以及不足,並為兩岸政治關係的良性發展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議。
|
|
兩岸紅十字組織在兩岸關係中的三大作用
自2008年5月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下已達成15項協議,兩岸關係進入到和平發展新階段。兩岸紅十字組織的交流合作已走過了20多年的歷史,回顧這段歷史和展望兩岸關係的未來,我們注意到,兩岸紅十字組織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起到三個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值得我們大家敬佩。
|
|
理論與實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論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提出六點建議,第一點就是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他說,這有利於兩岸同胞加強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於兩岸積累互信,解決爭議,有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注1)“胡六點”的提出進一步豐富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體系,為新時期對台工作提供思想指導。……
|
|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成效及後續推動策略
ECFA是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階段後的重大成果,它是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架構下的合理選擇,也是推動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路徑。其洽簽過程與後續推動將為兩岸關係其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供有益借鑒。ECFA執行以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後續商談仍面臨政治、利益分配等不確定因素。兩岸應在共同維護和平發展環境前提下,以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地務實推動ECFA後續進程。
|
|
以史鑒今:從“北元”看“中華民國”的定位
明太祖洪武元年八月初,大將軍徐達等率師攻陷大都,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北奔上都,元亡。佔據上都的順帝除領有蒙古故地以外,還有擴廓帖木兒屯兵十萬於陝甘一帶;納哈出雄踞遼東,擁兵二十余萬,並與高麗關係密切。蒙古貴族留戀故元,一直圖謀恢復其在全國的統治,不斷向明統治地區發動進攻。殘存於塞外的元政權,延續二百六十年有餘,史稱“北元”。作為前朝政權延續的“北元”與作為元朝承繼者的明同時存在的特殊情形,使得二者關係的性質頗具爭議。《明史》將“北元”…
|
|
再論先軍後政實現胡馬會
在ECFA簽署與實施以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向前推進應遵循先軍後政的思路,而胡馬會將開啟兩岸雙方軍事安全事項協商談判的進程,從而成為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本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採取先軍後政思路的基本依據與條件。第二部分則說明胡馬會的價值與意義,以及實現成功的胡馬會在思維、政策與組織運作上所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
|
當前及未來的台海兩岸政治安全關係
2008年台執政黨輪替後兩岸政治安全關係明顯改善,海峽形勢在總體上趨向穩定、緩和。兩岸關係的重大變化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與好評。目前,台灣已進入選舉年,這可能給兩岸關係的發展帶來種種變數,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流未變。
|
|
破解兩岸政治問題可借鑒南非蒙特佛利會議經驗
自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取得了許多突破性進展,如“大三通”的全面實現、金融MOU和ECFA的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的成立等。但這些成果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兩岸之間的政治問題並未觸及。兩岸問題的本質是政治問題,如果不解決或解決的不好,將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瓶頸,甚至影響到兩岸關係發展的進程。因此,如何破解兩岸政治難題、促進兩岸關係可持續發展,也就成為兩岸學者們共同關心的話題。……
|
|
兩岸和平發展與中國和平發展密不可分
中國和平發展,兩岸和平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進,缺一不可。兩岸和平發展已成為中國和平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應是中國共產黨的長期重要戰略。全面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與中國和平發展同步進行,是基於中國國家利益的戰略選擇,是基於兩岸民意和中華民族振興的共同所需,兩岸應共同把握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
|
|
大陸對台“和平發展”政策的內涵、目標與挑戰
2004年3月~5月,海峽兩岸關係因頑固堅持“法理台獨”的陳水扁在兩顆子彈的幫助下再次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而高度緊張,台海局勢再次陷入危機。但是,危中有“機”。祖國大陸的“5.17”聲明在對陳水扁當局等“台獨”分裂勢力提出最嚴重警告的同時,也指出了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七大光明前景,其中第一條就是“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平等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共同構造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框架”。
|
|
警惕台獨焦慮帶來台海局勢動盪
經過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的兩岸關係已經走到了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上,這樣的局面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如果不是馬英九政府,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關係絕不會有今天和緩的局面,由於兩岸政治高層彼此有了基本的政治互信,才有了如今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可喜形勢。對中華民族前途深懷責任感的善良的兩岸民眾,應分清大是大非,想盡辦法來維持及鞏固當今兩岸和諧穩定的成果,不能讓歷史再開倒車。
|
|
由政治學眼光註釋辛亥革命的啟示及對後世的意義
辛亥革命(1911)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意義至為重大的轉捩點。一般論者均知其重要性在於終止了幾千年來的帝王統治制度、帶來了一個劃時代的現代政體。個人認為辛亥革命的意義遠不止此。從政治學的眼光來看,檢驗辛亥革命的前因後果以及滿清一代的背景,可讓我們對中國近代史(與現代史)有一個更深一層的認識。
|
|
對兩岸政治軍事議題談判的幾點思考
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台海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是一個漸進的進程,只有雙方在“一個中國”基礎上結束敵對狀態和簽署和平協定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
|
民進黨兩岸經貿政策主張走向觀察
外界一直非常關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主張與論述,也多有討論,但對民進黨的兩岸經貿政策卻較少有系統地觀察與分析。事實上,在野後的民進黨由於還沒有明確的兩岸政策框架,“十年政綱”中的兩岸政策主張也還沒有出台,也就不會有完整與系統的兩岸經貿政策。我們只能從民進黨基本的兩岸立場與有關政治精英人物的相關談話與觀點,觀察與分析民進黨的兩岸經貿政策主張與調整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