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大山是《紅樓夢》本身極難改編。
沒有任何作品能像《紅樓夢》這樣禁得起反覆的品味式精讀和反覆的解剖式研究,讓中國人如醉如痴。《紅樓夢》故事雖曲折但並不緊張,情節雖跌宕起伏但幅度不大,情景眾多但範圍十分有限,動作變化少卻細膩微妙。《紅樓夢》的文化含量極高,許多景物、名字、題款都有深邃雋永的含義,大量詩詞曲賦對聯匾額對於推進情節、刻畫人物、留下伏筆起了重要作用,適宜慢慢地閱讀品味,很難以影視藝術手段在瞬間表現。《紅樓夢》中性格鮮明獨特的人物至少有四五十個,有的人物不過出場一兩次千把字,卻令人難忘,甚至成為一個文化符號。細節的藝術魅力在《紅樓夢》里發揮到了極致。改編《紅樓夢》最主要的困難在於國人對《紅樓夢》非常熟悉,而且這些重要情節、細節與人物形象在人們心目中已經定型,潛意識里具有某種頑強的不可改變性。因此《紅樓夢》的可塑性大大小於而受限(制)性則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優秀作品。重拍《紅樓夢》要求主創人員把握住這部偉大經典的基本精神和藝術特點,在這個框架內充分調動影視藝術手段進行再創作,否則就會走樣,就不可能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乃至認可。
第二座大山是已經有了一個成為藝術經典的87版電視連續劇。87版儘管由於時代局限在解讀原著上還存在一些結構性缺陷,但它那精湛的表演令無數觀眾折服,二十多年來被各地電視台反覆播映,重播率無劇匹敵。許多人都是通過87版才進入《紅樓夢》的藝術世界,開始閱讀原著,關注紅學,文字詮釋的多樣性已經由特定形象相對固定下來,仿佛寶、黛、釵、鳳、晴雯……的氣質與喜怒哀樂就是這個樣子,也只能是這樣。尤其是那情深意切令人蕩氣回腸的音樂與《紅樓夢》詩詞堪稱珠聯璧合,成為87版高貴靈魂的一個重要基因。我本人就是在受到87版的強烈藝術感染後才開始寫紅學文章而誤墮紅海至今不得上岸的。從電視藝術改編的角度研究87版《紅樓夢》,只在放映之初有人涉及了一些,之後直到重拍前的十幾年間,幾乎再無人對87版從小說到電視藝術改編進行具有歷史與藝術深度的重新審視。而拍好新版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對87版的巨大成功經驗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實現新的攀登,而不是只看到它的不足。超越87版絕不是多花錢多炒作可以實現的。
有這兩座大山橫亘就足以讓拍新版者窮半生心力去翻越了,遺憾的是他們又千方百計地努力為自己增加了一座大山,就是多年來進行的過度炒作,從而大大提高了人們對新版的期望值。這種炒作至少從2003年初就已大規模開始,七八年來關於編劇、導演、選秀、拍攝、片花和幕後新聞的報道專訪車載鬥量,時間之長、密度之大、轟動效應之廣,在中國文藝活動史上前所未有。尤其是2006年8月到2007年6月近一年的紅樓選秀,參加選手多達40萬,全國設10個賽區,眾多媒體連續大量報道,似乎重拍《紅樓夢》成功的關鍵就是選演員。本來就寄予厚望的人們胃口被吊得越來越高。其實87版總導演王扶林的團隊也曾在全國各地挑選演員,入選的基本上是各藝術院校、團體的人才,只有極少一些非重要角色例外。這次選出的“秀”大體上也沒出上述範圍,但浩大迷人的聲勢讓許多毫無表演基礎的少男少女美麗虛幻的明星夢片刻之間就被打得粉碎,白花了許多精力和金錢。可憐無數痴兒女,猶作紅樓夢里人,最後入選的僅19人。
從2009年6月20日起又開始了新一輪炒作,幾個中國電視劇製作史上“最大的、最多的、最什麼的”等等,為面前那座高聳入雲的山峰不斷加石添土,進一步升高了本已高得幾乎不能再高的期望值。但幕後故事再多也不能代替作品本身的創造性再現,而許多人對這種過度炒作已經厭煩。製作方絲毫沒有察覺這種“物極必反”、“樂極生悲”的效果,而這正是《紅樓夢》的一個重要思想,繼續花樣翻新地爆炒。2010年又仿效奧運倒計時和世博倒計時來了個時間長達100天的“新版《紅樓夢》電視連續劇上映倒計時”,不斷播出一個個新片花與各種拍攝花絮。結果轟動效應持續下降,炒作疲勞與炒俱增,為日後放映時批評聲迭起與媒體態度走向負面又埋下一批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