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給力”背後的日本詞語衝擊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0 10:21:12  


 
  文化落差的體現

  日本詞大量湧入,王錦思認為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日本高度重視詞匯,明治維新時,為更好譯介西方著作,政府組織專家對用詞嚴格審定把關,比如在翻譯《解剖學》這本書時,反覆推敲,最終確定了“解剖”這個詞,它不僅形象,且概括力強,因此很快在中國流行開來。再比如“文化”一詞,取自《易經》中“夫文者,以化成天下”,通俗易懂,確實是很精彩的翻譯。

  二是中日之間存在文化落差,在現代化過程中,日本更早將視野投向西方,大量翻譯西方著作,這使日本成為近代中國了解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在今天,日本網游、漫畫、娛樂等產業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以原創音樂為例,我們很多流行歌曲使用的都是日本旋律,這說明,雙方在文化創造力上還存有差距,日本詞匯湧入,是雙方文化落差的客觀體現。

  “拿來”也有副作用

  日本詞湧入,方便了我們和世界的溝通,但也有弊端。

  一方面,日文與中文語境不同,很多日本詞在日文中可能很準確,但引入中文中就有歧義。王錦思舉例說,“存在主義”、“理念”等就不夠準確,在相當一個時期,這些詞給國人帶來很大誤導,比如“存在主義”的本意應為“是主義”,然而,日本詞來得早,一旦流行開來,也只好以訛傳訛。所以胡適先生當年批評中國留日學生往往一知半解,日本詞容易拿來,但副作用不容忽視。

  另一方面,“外來詞大量湧入,也會影響我們的文化自尊,從長遠看,會造成文化殖民的客觀結果。”王錦思表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個國家的凝聚力會越來越依賴文化,當文化自身發生變異,則認同感就會下降,從這個意義上看,應重視日本詞大量湧入的現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