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文版是通往原創的重要一步”
《媽媽咪呀!》中文版贏在哪裡?有人說是聲勢造得大。“做知名音樂劇的中文版,《媽媽咪呀!》不是第一部。1987年中央歌舞團就翻譯音樂劇《異想天開》,做過巡演,上海戲劇學院排過中文版《窈窕淑女》,王剛、成方圓演出過《音樂之聲》……但在宣傳聲勢上都遠不如這次。”翻譯過不少音樂劇經典歌曲的翻譯家薛範這樣說。
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上海東方傳媒集團、韓國CJ集團三家娛樂演出業“大腕”組成的亞洲聯創(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媽媽咪呀!》的引進、演職員選拔、排演、道具製作等方面的確都顯示了大手筆,製作成本超過3000萬元,加上運營成本,首輪演出投入達7000萬元。
據了解,2007年英文版《媽媽咪呀!》在上海、北京、台北進行了為期8周的巡演,16場的演出成本就接近1700萬,最終盈利1800萬元。與之相比,中文版的投入顯然並不算高。製作人田元表示,按現在的票房計算,他們做完200場演出,就能達到盈虧平衡點。而預期中,該劇將有持續3至5年的演出周期。
“做中國的原創音樂劇,是所有演出行業人士的共同目標。而做中文版是通往原創劇生產必須要走的一步。”田元說。從引進原版西方音樂劇,到由中國演員演出中文版,再到我們自己的原創,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是中國音樂劇產業發展的合理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