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演集團等製作方,排演中文版,看重的也不只是一齣戲的收益,一樣也是為了學習。以往引進原版演出,中方只能粗略了解音樂劇巡演的外部操作系統,並不了解劇目的生產過程。中文版《媽媽咪呀!》則為所有外方主創配備了年輕的中方副手,從創意、製作理念到排練細節,一點一滴學習。
《媽媽咪呀!》上演的同時,亞洲聯創公司已經開始談判,準備將引進另一部經典音樂劇《貓》的中文版。
“中國音樂劇已經積蓄了好多能量,它大爆發的時代就快到來了!我要讓自己時刻準備著。”李依洋說。
這樣的興奮與渴望,在不少業內人士眼中都能看到。相比於話劇、舞劇等傳統藝術種類,音樂劇表演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更具娛樂性,且西方已有現成的完備、成熟的產業化模式可學,能大批量重複生產,因而被國內演出文化產業人士一致看好。
“眼下最重要的是培養觀眾。不要讓大量急功近利、低品質的原創作品糟蹋了剛興起的音樂劇市場。”馬尚龍也這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