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每個人隨著成長,都會或多或少漸漸失去可愛而珍貴的童真,更難得保持一顆童心,童心在文學創作中尤為可貴。蕭紅擁有著寶貴的童心,她筆下的人和事,在透明純淨的童心的燭照下,都是活生生的,“像行雲流水一樣自由自在,像清冽的空氣一樣新鮮。”兒童視角常常帶來的是“越軌的筆致”(魯迅語)。
蕭紅的作品蘊蓄豐厚的思想內涵,也葆有永久的藝術魅力。但英才天妒,“落紅蕭蕭”,作者的生命力和作品的生命力常常是悖論性的。
1942年1月22日,蕭紅病逝於淪陷後的香港,葬於淺水灣,年僅31歲,可謂“葉落他鄉情難酬”。蕭紅臨終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人們不禁感嘆,天涯孤女,紅顔薄命,空負了滿腹才情!她把永遠的遺憾留給了她所眷念的人間。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