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廣州日報報道,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怎一個亂字了得!假拍現象盛行,誠信體系缺失,一二級市場倒掛(畫廊的一級市場地位被二級市場拍賣行取代)……這種無序局面的形成,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成熟的藝術品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藝術品代理制度在中國沒有建立、完善。這一現象值得我們關注、探討、反思。
畫家 藝術家自產自銷是無奈之舉
方向(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文化部中國畫學會理事):在藝術品市場尚處於濫觴期的當今中國,市場對藝術家來說是“雙刃劍”,因此每位畫家都不想既做藝術品生產者又做銷售者。然而由於藝術品代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者說缺失,令畫家無奈的偏偏是畫家既要創作又要賣畫。
西方的藝術品代理制度巧妙地解決了藝術家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可中國的代理制度至今未能建立,我認為原因有幾點:首先,從購買藝術品的目的來說,西方人買藝術品多是出於對藝術的熱愛,看重藝術質量。他們買了藝術品之後會好好珍藏、欣賞,對藝術品更有感情,不會輕易出售。而且,西方人一旦看好某一藝術家,就會一直跟蹤,幾十年固定在代理其作品的畫廊裡買作品,從不間斷。與之相比,我國收藏藝術品的人多將藝術品當股票,都在做買賣,全民皆兵。他們多對藝術不甚了解,只關心畫作一年可以升值多少,見到有利可圖便轉手。這樣一來,藝術品在社會中流通得就很快,而且買賣大都在不用場租、不用雇工的藏家和藏家之間進行,從而導致畫廊銷售處於劣勢,所占的市場份額很少,自然沒有能力代理畫家了。其次是沒有法律的保障。到目前為止,畫家與經理人之間的合作合同基本沒有法律效力。這幾年,藝術市場品屢屢出現這樣的情況:市場好時,藝術家漫天要價;市場不好時,經理人消失得無影無蹤。第三是市場至今還未能解決作品的保真問題。我認為應由國家的權威部門和畫家一起建立社會廣泛認可的鑒定機構,讓每幅作品都有“出生紙”,流傳有序,以保證畫廊出售作品的真實性。
我和中西方畫廊都合作過,感覺西方畫廊節奏慢,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細水長流,如為某個畫展出本畫集都要籌備一年;東方人愛賭,出手大方,看准了,趁低價時買下一大批畫,等市場成熟了高價賣出,狠賺一筆,缺乏連貫性。現在,國內有這麼一種顯著現象:熟路的行內人買賣作品都是藏家和藏家之間私底下成交;初入行者因怕買到贋品而千方百計地找畫家本人直接買,畫廊似乎被架空。所以,畫廊的經營者必須是資深藏家和鑒賞家,他(她)真正熱愛藝術且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獨特的眼光。同時,畫廊也不僅僅是賣藝術品的店鋪,更應是藝術機構,能真正擔當起培養和引導藏家以及發掘畫家的責任。這樣,畫廊才有資格簽約畫家,而畫家才有信心和畫廊合作,中國的藝術品代理制度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