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每個時代都要有偉大作家的想法過於簡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6 09:35:44  


 
  真正尊重華語地區的各種文學,就要以開闊的姿態兼收並蓄。中國正在崛起,大國心態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傲慢,大陸把其他華語地區都看小;另一種是有容乃大。現在我們熟悉的張大春、朱天心、朱天文和駱以軍等,隱隱可以看出是外省第二代的系統。而台灣本土也有些很好的作家,但可能他們不願意來大陸,或者覺得來了大陸也不會被接受。我想像有一天,在季風書園、上海書城看到更多華人作家的作品,或者上海文藝出版社出一套視野開闊的台灣本土的作品,或者《文匯報》來介紹一些願意談談的台灣本土作家。這時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國崛起心態了。

  文匯報:您個人的經歷是從華語世界遷移到英語世界。您目力所及的兩岸三地以及中西方的學術生態有哪些異同?

  王德威:以我的專業——現當代文學來講(我所謂的現當代是指廣義的近現當代),台灣的中文系其實是延續了大陸當時廣義的中文系文史不分的傳統,經學、子學、小學和文學是在一起研習的。在當時,談現當代文學是微不足道的。有人笑言:宋以後就不能算文學了,明清戲曲小說是末流,現代文學更是什麼都不算。這當然和五四的傳統有關。因此,現當代文學在台灣有將近三四十年的時間是斷裂的。

  而過去的二三十年間,台灣現當代文學成為一個絕對新興的學科。在文學史的編撰上,在理論方法上,大家都熱衷於摸索,也面臨一些挑戰,包括文學史知識斷層的挑戰。1988年開始,大陸的魯迅、茅盾、沈從文等陸續登陸台灣。由於時過境遷,這些變化對新一代的中文系師生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要如何接續這個文學傳統?1990年之後,台灣強烈的本土意識興起,如何讓以台灣為定義的現代文學的觀念茁壯發展,又是一個現象。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怎樣寫出台灣的文學史,又成為一個大話題。至於今天,台灣的中文系已經視近現當代的研究為一個學科,但是研究力量和理念的架構並不充分,仍然是個有活力的、繼續在琢磨自身定位的學科。

  在中國大陸,近現當代文學是顯學,且近、現、當代各自自成一域。我一方面欣慰於同行的眾多,另一方面又深感大陸中文系分類的細膩。從時間上講,這缺乏一種歷史的辯證意識。此外,大陸的現當代文學研究和古典文學的斷層是明顯的。在台灣,即使研究現當代的學者,他們的古典文學訓練依然很強,而在大陸,據我觀察並非如此。

  在海外,活躍的大致是歐洲和美國的漢學界。在美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是主流,但是於我而言卻是憂慮的源頭。首先,我認為文學史講究來龍去脈,各個時期的研究隊伍應該是整齊的,但現在明顯是偏向現當代。第二個問題是,美國幾乎無人在真正研究文學史,我的同行們很少有人拿著一個文本很當回事地梳理脈絡,他們都在研究所謂文化史,或者說政治哲學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