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收藏圈鑒定內幕大起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2 09:54:50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從“長沙壺王”“金縷玉衣”到“漢代玉凳”,如此驚天騙局中涉及的專家往往都是權威、頂尖。然而為何普通人都具備的常識這些專家卻“渾然不覺”?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山東分會會長、山東人文藝術研究院院長陳玉泉先生有著20多年的收藏經歷,也有著多年文物鑒定的經歷,他向齊魯晚報記者披露了收藏鑒定圈內一些不為人所知的內幕,也揭開了個別鑒定專家違背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唯利是圖的真面目。

  鑒寶節目

  誰出資誰受益

  陳玉泉說,在有些鑒寶節目中,看著熱熱鬧鬧,又是砸又是敲,但實際上裡面有很多外人不知的操作手法。出資人、制片人是活動決策者。節目本身是要花錢的,但是不能白花,通過海選藏品,把出資人的東西“選出來”,經過專家在公眾前的鑒定,為以後變現打好基礎。其中有些藏品不過是高檔贋品,有些無良專家指鹿為馬,就是為了賣出個好價錢。有些持寶人想在電視上亮相,也是明碼標價。有知名鑒寶欄目的編導曾給陳玉泉打電話:“你那有想上電視的老板嗎?××××元一次,只要東西不太難看就行。”所謂別太難看,就是說只要別太假、看不過去就行。

  陳玉泉還說,圈內有同行找他鑒寶,一看,是假的。可是按理說這位同行應該能鑒定出來,為啥還來找自己?後來才知道,“讓我來鑒定,其實這是來封口的,一旦遇到這件東西,我只好說:看不了,我不是搞這個專業的。”

  鑒寶大獎

  普通人根本靠不上邊

  “能夠走進演播廳並最終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持寶人,必須有關係;獲得‘最具價值藏品’稱號的持寶人大都給節目出過較高的贊助。在節目中,不僅有假藏品因幕後交易而被現場鑒定為珍品,更有甚者,有些持寶人展示的藏品實際就是現場鑒定專家的藏品。”陳玉泉說。

  “有些鑒寶節目中的一二三等獎實際上早確定了,落選的有些藏品可能比獲獎的還好。”陳玉泉說,有時主要獎項已經內定好了,其它次要獎項實在找不到東西了,就打電話求援,找圈內朋友帶東西來捧場。全是行家的東西,普通百姓的東西根本靠不上邊。如果兩個人都有好東西,在評獎中發生了衝撞,主辦方就會有人出來:“加點錢讓給我,讓某某評上獎,不然你的入選了也上不去!”至於鑒定中有些專家信口開河,更是屢見不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