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自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開設上海話選修課以來,一直深受留學生們的喜歡,選修的學生數也逐年上升,2011年,共有36名不同國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留學生前來學習。
有意思的是,80後的上海人吳煒近期開發了一種滬語手機輸入法。只要在手機上輸入“ha gang you sa gang dou”,就會對應出現上海話“瞎講有啥講頭”。
微博、豆瓣和一些知名論壇上,還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上海話小組,如“我們愛講上海話”、“上海話灌水”、“只剛上海閑話額地方”、“滬cares”等,有的小組成員已經超過500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80、90後的年輕一代。
“在今年的上海兩會上,有提案提出,在正在籌建城市歷史展覽館中設立展示上海方言內容和方言文化的分館。如果立項,那上海就可能建立全國首家實體性的有聲方言博物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表示。
為方言建立有聲數據庫
根據全球語言學家的調查統計,全世界有6000多種語言,其中瀕危語言有2500多種,到2050年有90%的人類語言將從地球上消失。
而在中國,共有包括方言在內有130種語言。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程加快,人口流動性不斷增大,以普通話為主的語言使用人群也呈現出日益龐大的趨勢。目前,中國13億人口中有12.6億人使用普通話,只有5835萬人使用餘下的129種語言。
在此背景下,2008年10月11日,中國語言工作委員會率先在江蘇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工作。
據悉,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原則上實行“一縣一點”,調查采錄1000個單字語音、1200個詞匯、50條語法及規定話語、自選話語等有聲語料,經過科學整理加工,長期保存,以便將來深入研究和開發利用。
2011年4月7日,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江蘇庫)展示網正式開通,“展示網”內分設字庫、詞庫、句庫、話語庫、地方普通話庫、地方口頭文化庫計六大庫,地方口頭文化庫中包括地方戲曲、民歌、童謠等,只要鼠標一點,就可以聽到“吳儂軟語”和常熟、昆山、張家港、太倉、吳江、南通、南京、揚州、泰州等地最正宗的方言。
目前,除江蘇、上海外,雲南、北京、廣西、遼寧等地都已陸續開展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的建設。
網上流傳的最新上海話等級考題(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