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老教授的珍稀植物園要搬遷:書生氣太重
http://www.CRNTT.com   2017-10-30 16:51:00


珍稀植物園與樓盤僅隔著一道栅欄
 
  鄭明常是植物園第一個到這裡的工人,他記得撂荒的地裡長滿了雜草和荊棘,起碼有半人高,他和二三十個工人,斷斷續續花了半個月,才將土地打理平整。

  接著是建房子、鬆土、引種、培育幼苗,事無巨細,熊濟華都要親自操辦。“熊叔那時手腳利索,聽力也好,根本不像80歲的人。”鄭明常回憶。

  “我們基本上都熊叔手把手教會的。”鄭明常說,雖然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幹農活兒也是把好手,但還沒見過如此細致認真的人。

  鄭明常記得有一次處理水溝,熊濟華要求每廂樹苗之間的水溝20公分寬,但他在操作過程中,將水溝尺寸減小了一些。沒想到很快被熊濟華發現,立馬很嚴肅的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幹?我當時怎麼給你說的?

  “他平時是個很溫和的人,對我們說話都是細聲細語。”鄭明常說,這是他印象中,熊濟華對他唯一一次發脾氣。

  還有一次,另一個工人因為挖樹窩沒有排成一條直線,被熊濟華發現,要求他返工。連續挖了三次,直到樹苗窩接近直線,才同意將樹苗栽進去。

  鄭明常當時不理解,不就是栽棵樹苗,何必要求那麼高呢?但後來他漸漸明白,只要是對種樹,老教授都“非常講究”,“樹苗窩看起來是不直,其實是距離問題,太近太遠都影響養分吸收”。

  推廣的困境

  引種和培育是至關重要的工作,這關乎園子建設成敗。最初,熊濟華幾乎天天都在園子裡,與工人們一起吃飯幹活。沒有來園子的時候,就在尋找種子和幼苗的路上。

  他最初的想法是,將川內的珍稀、瀕危和鄉土植物引種到成都,研究其生長習性,如果能夠存活,再進一步往綠化市場推廣,“好像我們保護大熊貓一樣,養好了然後放歸山林,放回自然。”如此既能讓這些珍貴物種免於滅絕的危險,又能帶來經濟效益,讓保護工作得以持續發展。

  近些年,一些學者呼籲將珍稀瀕危物種作為園林樹種推廣,這對綠化市場的升級和植物遷地保護來說,可謂一舉兩得。

  目前,已有紅豆杉、珙桐、鵝掌楸等珍稀樹種應用於園林綠化中,但更多的珍稀瀕危植物,由於其知名度、馴化難度和價格等問題,難以在園林綠化市場普及。

  這位一輩子與植物打交道的老教授沒有想到,這會成他晚年事業的一道難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