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老教授的珍稀植物園要搬遷:書生氣太重
http://www.CRNTT.com   2017-10-30 16:51:00


珍稀植物園與一個樓盤一墻之隔
 
  那段時間,熊濟華四處搜尋種子和幼苗,他給過去的同事和學生打電話,哪裡有珍稀植物的種子或幼苗,他就去到哪裡。兒子熊凱鴻開著那輛奧拓,往返於成都和重慶的路上。

  這本是一項冷門的工作,朋友們得知這個80多歲的老人為此奔忙,紛紛施以援手,他們或在園林單位,或在一些研究機構,有些不收錢,有的直接將種子寄給他。而引種的很多珍稀物種,也都是熊濟華參與發現的。

  比如南川木菠蘿和北碚榕,這兩種珍稀植物都是熊濟華在重慶任教期間,與同事調研參與發現的。2004年,南川木菠蘿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定為“極危”樹種。北碚榕也因其稀有,備受關注。它們理所當然也被引種到了成都。

  熊濟華還以年邁之軀,親自上山尋找某些物種。一種名叫峨眉桃葉珊瑚的植物,曾在峨眉山和龍泉山被發現過。某年的春節假日,熊濟華和兒子冒著嚴寒,在峨眉山長鬆寺附近找到了這棵植物,“這正好印證了植物志的記載,他可高興了。”熊凱鴻說。

  在熊濟華的呵護培育下,過了兩年左右,園子已經基本建成,30餘種珍稀、瀕危和鄉土植物,欣欣向榮。一位來過園子的朋友被震驚了,“到處都是青枝綠葉,鮮花盛開,有金娃娃,有鳶尾,我這麼多年接觸花的人,進來都是耳目一新。”

  當然,並非每種植物都能順利存活。來自重慶北碚榕習熱,到了成都卻不耐寒,最後只能放棄。而南川木菠蘿,由當初從重慶園林局獲得的200多顆南川木菠蘿種子,最終變成了現在10棵挺拔的大樹。熊凱鴻說,因為無人嘗試過,引種成功與失敗,都是可貴的經驗積累。

  雖然老教授對這些樹種的科研價值信心十足,卻無法保證他們在商業上取得成功。他一生執著於學術,並無多少推廣珍稀植物的渠道和經驗,面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也疲於應對。

  有一年,一些相熟的人需要一批菊花搞展覽,但熊濟華和工人們精心培育一年後,這些菊花並沒有被派上用場,一年付出打了水漂。

  他的一些學生為表達對老師的支持,利用過一些園裡的植物,支付適當回報;而社會上的綠化項目,都傾向於利用熟悉的常見樹種,很少利用少見的珍稀瀕危樹種。

  最初幾年,尚有啟動資金支撐,偶爾賣掉一些樹苗,維繫著工人和土地租金的開支,但到建園五六年後,漸漸入不敷出。熊凱鴻常常瞞著父親,找岳父鄧尊賢支取下年度的租金和工人工資。鄧尊賢從不告訴外人,默默支持這位親家完成他的夙願。

  後來越來越困難,熊凱鴻便遣散了其他工人,留鄭明常一人在園子裡。遇到活兒多時,他親自上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