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贊助風波並不是伊利和蒙牛第一次在體育圈交鋒。2016年,雙方就曾圍繞游泳明星寧澤濤展開暗戰。而在最新的這場奧運贊助風波之中,伊利很明顯成為“受害者”。全球最權威體育媒體、法國《隊報》常年跟蹤國際奧委會的資深記者、《羅格自傳》執筆者阿蘭•倫森費希特對體壇周報表示,作為世界排名第8乳製品企業,伊利這次受損嚴重,只能看著小兄弟蒙牛(世界第11)繼續借助大型體育賽事平台,在國際舞台上大展拳腳地開展營銷。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伊利、北京冬奧組委和蒙牛、國際奧委會該如何處理目前複雜的局面呢?魏紀中先生對體壇周報分析說:“伊利的虧已經吃了。下一步要看伊利與北京冬奧組委的合同怎麼簽的,有沒有補償條款。同時也要看國際奧委會怎樣向北京冬奧組委交待。總之,這一做法有點不夠仗義。可是問題又在於國際奧委會引進的是一家中國企業。中國的一個企業受益,另一個受損。中方組委會要拿個態度。”
同時,魏紀中先生提出了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蒙牛、伊利各讓一步。伊利不退出北京冬奧會的乳品贊助,但贊助額相對減一點。蒙牛維持與可口可樂的聯合合作,但在贊助分成上多給北京冬奧組委一點。在蒙牛的宣傳上需要給予適當限制,特別是在五環標誌的正確使用上。
當然,一個產品類別有多個贊助商,這種情況北京奧運會有過——燕京啤酒、青島啤酒、百威啤酒。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經過多輪協商才確定下來的。這樣的“中國智慧”沒有引起爭議,因為多方達成了共識,皆大歡喜。顯然,蒙牛和伊利這次的衝突,多方間缺乏起碼的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