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出席《戴國煇全集》發佈會,林彩美陪同參觀戴國煇歴史資料。 |
中評社╱題:十年辛勞只為圓夢——記戴國煇夫人林彩美女士 作者:雷玉虹(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
2011年4月14至16日,在戴國煇教授去世十周年之際,台北國家圖書館舉行了隆重的《戴國煇全集》發行儀式,並在其後的兩天時間裡,舉行了戴國煇國際學術研討會,以紀念這位出生於台灣、終老於台灣,曾旅日四十餘年,以台灣出身的客家系中國人身份發言、著述的歷史學家、思想家。華文世界的讀者終於可以瞭解戴國煇思想之全貌,這背後凝聚了戴國煇夫人林彩美女士十年的心血與持續不懈的努力。
完成《戴國煇全集》:必達的使命
“我們的父親過世轉眼間已經10年。一般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也愈過愈快。就我們為人子女的3人來說,轉瞬即逝的光陰對我們竟日無休、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著一個不知何時可結束的龐大計劃的母親而言不知是多麼漫長的一條道路。印象中的父親在家中不是讀書,就是手握鋼筆在努力地爬格子,或者吃飯。似乎在向我們訴說他有太多的書需要讀,太多的話需要說,完全不想在其他事情上浪費時間。父親平常最開心的時光莫過於招來成群好友品嘗母親的烹飪手藝,並在觥籌交錯之間跨越諸多領域高談闊論、自在交鋒,之後又帶著從與大家的交流中得到的靈感與能量,再回到書與稿紙的世界中去。母親的手藝則在眾人的讚揚聲中越來越精湛,甚至在日本也以美食家的身份出版過食譜。我們兄妹三人雖然開開心心地吃著母親做的料理茁壯成長,倒是與父親間並未曾參與到他的戴氏風範的談論中,頗為遺憾。
父親旅日40餘年間留下了許多的書籍、文章、評論。1996年回到台灣後,其產出速度又急劇加快,終於導致他在2001年驟然辭世。我們家人及他本人當時都曾相信他會繼續精力旺盛地寫文章,言其所當言。之後母親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完成他未能完成的工作。在悲愴中一邊以淚洗面,一邊開始父親全集的巨量編譯工作,堅決要趕著在父親十周年忌時完成。
父親本來就是一個不善文書整理之人,自己寫的東西也沒有好好歸檔,母親經常只能根據他手寫的備忘錄中提到的報紙、雜誌的報道,或是從圖書館的縮微膠卷甚至是追溯到當年演講的主辦者找出演講的講稿等。母親雖然毅力堅強、堅忍不拔,但並非是高效率的工作者。到底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全集?全集真得能完成嗎?母親會否在全集完成之前累得倒下?我們兄妹三人一直在擔心。
母親真正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全集中,每日天未明即已晨起在新店山上小徑散步或打太極拳鍛煉身體。下雨天則邊聽收音機中的英語會話節目邊爬12層的樓梯來提振自己。她粗茶淡飯維持健康,每天一心一意地面對桌子,沉浸在父親的文章中。有賴於文訊出版社的諸位同仁、許許多多好友的熱切支持,10年來的努力的積累下,今天終於完成了27冊的全集。這麼巨量的文字需要花費多少時間才能完成,即使是從小看著父親工作長大的我們也無法想像。從開始搜集散落四面八方數量龐大的文章,到翻譯、一校二校再校,又與出版社的同仁溝通協調,到全集如期完成,更實現召開此次研討會,盡皆歸功於母親超人般的毅力與對父親的深愛,相信不止我們,父親在天之靈也會感歎不已。”
《戴國煇全集》新書發表會上,作為子女代表的戴國煇教授長子戴興甯上述充滿感性的發言讓全場聽眾無不動容。這不僅是戴家孩子眼中父母印象的寫真,也是戴國煇教授去世後將出版全集作為“一份必達的使命”,埋在故紙堆中10年間戴夫人生活的一個縮略。
讓中華民族有尊嚴地站起來——戴國煇的心願
戴國煇是以“台灣出身的客家系中國人”身份,“與日本人的對話者”姿態活躍於20世紀日本的學術界、評論界“名滿東瀛”的學者。戴國煇1931年出生於日本殖民地時代台灣中壢的一個客家山莊,從小在家庭內接受中原文化薰陶,但母語的客家話只會聽與講,不會看與寫。自小學至初中二年級間完全以日文受教育,曾經歷皇民化運動極其狂暴的年代,也曾遭受日本老師、同學的打罵,留下了深深的殖民地傷痕。台灣回歸祖國後,受到當時席捲全國的左派思潮影響,戴國煇與他同時代的許多台灣知識青年一樣開始閱讀魯迅、巴金、河上肇、馬克思等人的著作,參加聲援北京學生“沈崇事件”的遊行活動,並滿懷如何救中國,如何使中國強大的偉大志向。戴國煇曾認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只要把農業搞起來,中國就有希望了,所以拒絕家裡要他學醫之要求,報考農業經濟,試圖以解決中國的農業問題救中國。1947年發生的2.28事件及1949年蔣介石國民黨政權轉移到台灣後,實行搜捕左派人士的白色恐怖,使兩岸對峙下的台灣處於一片風聲鶴唳之中。戴身邊許多同學、朋友、師長慘遭國民黨政權的搜捕、下獄或殺害。
1955年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戴國煇即以逃離台灣之心境赴日本留學。之後1958年,以閱讀《資本論》與之結緣,並私定終身的學妹林彩美也通過留學考試赴日,結婚後夫婦共同在東京大學農學院學習,拜師於自由主義學者東畑精一、神谷慶治等門下。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的日本全國處於安保鬥爭的浪潮之中,東京大學是左派及自由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學術上非常活躍。戴國煇在這種背景下除自己的農經專業外,還跨系科選修了許多課程,為他之後的跨學科研究打下了扎實的學術基礎。夫婦倆作為自費留學生共同刻苦學習之同時,為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拒絕申請國民黨當局的獎學金,以打工、教中文等方式勤工儉學,完成學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