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彩美為《戴國煇全集》讀者簽字 |
1950年代末戴國煇即已在日本學界暫露頭角。蔣經國曾派人三顧茅廬邀請他回台任職,但他均以不願從事政治為由拒絕。因為不願回到蔣介石集權統治下的台灣,戴與許多當時的台灣留學生一樣,為了獲取簽證而在東大呆了10年。1965年因其導師東畑精一教授的極力推薦,進入亞洲經濟研究所,成為該所首位外國人研究員。1976年轉入立教大學史學科,成為該校首位中國人教授。已經完成博士前期課程的戴夫人為了照顧孩子與家庭,放棄寫博士論文拿學位,負起相夫教子之責,成為先生學術研究上的好幫手與家庭生活上的賢內助。為了好客又囊中羞澀的戴教授,原本不喜歡烹飪的戴夫人開始學習、研究做中國菜招待他的好友們,並成為在台灣與日本皆出過菜譜的中華料理研究家。戴家每月舉行一次的“梅苑沙龍”,廣邀日本社會各界有學養有見識之士縱橫時論與共用佳餚,成為流傳日本學界的一段佳話。通過戴夫人的中華料理,戴教授從與日本眾多各界人士的高談闊論與思想交鋒中獲取靈感,化為一篇篇犀利的批判性文字見諸日本的主流媒體、論壇,在排外的日本學界獲得以中國人身份發言的話語權,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證言。
戴夫人雖勤儉持家,卻對戴教授搜集有關台灣、華僑、中國大陸等相關史料不惜散盡千金的做法給予了完全徹底的支持。以至在日本稿費及薪水都頗為優渥的戴教授家,孩子們卻從來不曾知道會有年終獎一事(日本一般家庭都將年終獎拿來給孩子買禮物或旅遊,而戴家的年終獎都被戴教授拿去買書了)。正是因為戴夫人幾十年如一日在身後無怨無悔、默默無聞的支持,才有戴國煇龐大的研究成果與現收藏於台北中央研究院“戴國煇文庫”內的“梅苑書庫”之珍藏。
作為一位曾經歷過殖民地統治,又以華僑問題、台灣問題、近現代中日關係為研究對象的歷史學家,戴國煇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所經歷的苦難比一般人有更強烈的感受,所以“讓中華民族有尊嚴地活在世界上”是這位殖民地之子的悲願,也是他一生著述的精神之源。雖然出生於日本殖民地時代的台灣,但他在所有日文著述的簡歷中都是寫“出生於中國台灣省”。他70年的人生歷程在中文世界(光復後的台灣)只生活了14年左右,並未曾在大陸定居。但他和夫人一直認為台灣是他們的故鄉,大陸是他們的原鄉。他的日文比中文好,但即使是在他因組織東大中國同學會(而不是當時台駐日使館要求的中華民國同學會)、讀書會、研究2.28事件等被檢舉而被國民黨吊銷護照、列入黑名單的漫長日子裡,他都拒絕加入日本籍。他說這是因為他要站在中國人的立場發言。他一生心系兩岸和平與中華民族復興。作為長年居住海外的遊子,1996年戴國煇為了將華僑落葉歸根的生活原理付諸實踐,退休回到台灣,希望履行自己的使命,促進兩岸和平,但壯志未酬身先卒。
面壁十年 為將戴國煇成果奉獻給13億中國人
悲痛欲絕的戴夫人依據戴教授先前的遺願,在“松花江上”的歌聲中,將其骨灰海葬於台灣海峽,以便他今後能在故鄉與原鄉間魂遊兩岸,讓故鄉和原鄉能透過海水緊密地聯接起來。“戴國煇,你還要為兩岸做事”。在發出這悲愴的呐喊之聲時,戴夫人心中已經堅定了完成戴國煇遺願,將其成果奉獻給13億中國人民的想法。雖然68歲對普通人而言,該是含飴弄孫、頤養天年之際,但對頭髮花白、溫文爾雅但又意志堅定的戴夫人而言,卻是人生一個新的開端。從葬禮歸來的她放棄了料理研究室工作,坐在書桌前,一邊流淚,一邊夜以繼日地開始了對戴國煇遺稿的整理工作。
戴國煇生前留下了近700萬字的著述、演講、對談,涉及面相當廣,其中只有與台灣史相關之部分曾被翻譯成中文在台出版,其餘500萬字左右均為日文。所以在他生前兩岸及華文世界的讀者均無緣瞭解戴國煇思想之全貌。2002年4月,在戴國煇去世的周年祭上,戴夫人奉獻出了由其主編而成的《戴國煇文集》12冊,並將戴生前最後一部著作《愛憎李登輝——戴國煇與王作榮對話錄》翻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以圖糾正李登輝的媚日之言行造成日本人對台灣之錯誤看法。完成《戴國煇文集》後,許多人認為戴國煇之事已經告一段落,但殊不知戴夫人的心中已經在醞釀著一個更宏偉的計劃,即出版《戴國煇全集》。戴夫人幾十年看著戴教授嚴謹不妥協的治學與生活態度、珍惜寸秒光陰堅持寫作,一生那麼努力地去思考,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她不忍心戴國煇孜孜積累的成果散逸,希望能完成他的遺願,將其畢生研究成果奉獻給13億中國人(包括華僑、華人),同時也想讓他還想寫、還想講而未及寫出講完的,借助《全集》讓後進俊彥來接棒研究,以將他的萬縷遺憾減到最小。
出全集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不僅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因為戴教授的文章、演講之類大都是在日本進行,還牽涉到版權、翻譯等問題,其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戴夫人將戴國煇終身以私財搜集的“梅苑書庫”近6萬冊珍貴藏書捐贈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圖書館整體收藏於“戴國煇文庫”,獲得經費的支持。戴國煇去世後的10年間,曾有8年處於民進黨執政期,在本土化台灣化的社會激情主導下,戴國煇式的理性思考成為主流之外的異端,其出版過程之艱辛可想而知。但十年間,戴夫人用她那堅忍不拔的個性和一絲不苟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在故紙堆中進出,並以她的真誠與執著,感動了台學術界、出版界、政界的許多有識之士,凝聚了近百位海內外學者加入到《戴國煇全集》的翻譯、出版行列,終於等到雲開日出,在戴國煇10年冥誕之際,完成了27卷的中文版《戴國煇全集》,日文版《戴國煇著作選》兩冊,並召開了隆重的《戴國煇全集》新書發表會及戴國煇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了《戴國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肉體會消失 思想卻永恆
由台北文訊雜誌社出版,遠流出版公司發行的近700萬字、27卷浩然巨著《戴國煇全集》中文版終於問世,這既是戴夫人林彩美女士十年追夢的結果,也是戴國煇夫婦生命的結晶。《戴國煇全集》分史學與台灣研究卷(全集1-9)、華僑與經濟卷(全集10-12)、日本與亞洲卷(全集13-14)、人物與歷史卷(全集15)、文化與生活卷(全集16),書評與書序卷(全集17)、採訪與對談卷(全集18-26)、別卷等八大卷27冊。
“我不是‘台灣史的歷史家’。我是要把台灣史放在中國史(而且是亞洲史、世界史)之全歷史過程中正當地定位,以此再構築‘中國史像’,是我的目標。作為住在日本的客家裔台灣人(更是中國人)學者,有明確的責任參加我自己,以及自己家族所生存社會的改善。隨便任由激情作出強硬言行,與努力保持最高學問水準並追求最高的知性,兩者之間有所不同,我是明辨自知的。”上面一段話,是印在《戴國煇全集》扉頁上,戴國煇獻給被他稱為“最佳的理解者及協助我最多的人”的愛妻林彩美女士的一段話,也是戴國煇對其自身一生學問追求的最好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