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美介入南海加強島鏈駐軍 牽制中國海上戰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3 10:56:46  


 
  中國精英海權意識的嬗變

  “海權”、“海洋”、“海軍”等涉海問題,近來成為中國媒體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在網絡上,用百度搜索“海權”,可得到47萬多個條目,而搜索“陸權”,則只有5萬多個結果,這種對比雖然無法說明哪個概念更為重要,但卻能夠反映出網民的關注焦點所在。

  海權,從廣義上說,是對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權和利用權。自人類開始利用海洋並因此產生衝突起,海權就已經在實踐上成為人類行動的一部分,並逐步成為清晰的思想和理論。在中國,這一過程同樣如此。

  由於科技發展較早,中國人很早就進入了海洋。在春秋時代,位於中國東部的各諸侯國就通過海上相互征伐。吳王夫差兩次派軍從海上征伐齊國,雙方還進行了規模龐大的海戰。這時的諸侯王,已經認識到可以通過海洋擴張自己的權力。

  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以及大一統政權的出現,漢唐政權開始在開疆拓土和維護國家安定的過程中頻繁使用海上力量: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由5萬人組成的艦隊,自山東半島出發,渡海作戰,建立了後來的樂浪四郡;東漢時期,漢光武帝派遣伏波將軍馬援,率兵2萬餘人,乘大小艦船兩千餘艘,平複了交趾叛亂;唐高宗時期,唐與新羅聯軍在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中大敗日本與百濟聯軍,奠定了此後若干個世紀東亞的基本地緣格局。

  明代的鄭和下西洋,被普遍認為是中國古代海上力量發展的高峰。而海軍在明朝最重要的使用,應屬1598年抗倭援朝戰爭中的露梁海戰。此時明朝國力雖已衰退,但仍能借助多個朝代長期積累的造船技術、火器技術優勢和海軍傳統,在朝鮮半島大敗日軍。這次海戰將日本全面侵略東亞大陸的時間向後推遲了近300年。

  然而,如此輝煌的藍色實踐,卻未能延續下去,也未能發展出西方式的海權概念和行動。

  應當說,古代中國人對“海權”並非沒有概念。出於政治和軍事目的,統治者也很看重“控制海洋”。但問題在於,在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基礎的中國傳統社會,海上貿易只是社會經濟的一種補充,甚或只是給統治者貢獻“方物”的途徑。與後來西方殖民者的海外活動不同,古代中國的海外貿易既不涉及搶奪領土,也不涉及強迫貿易,只是一般的貨物交換。儘管貿易使很多人致富,使很多城市興旺發達,但國家本身能夠自給自足,海上貿易就顯得可有可無,它終究沒有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在一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