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美國在軍事上的態度及作為時,報告認為美軍與中國發生衝突的可能性非常遙遠;但是,在東亞則比較例外。自冷戰結束以來,衝突要比和平頻繁得多。除了“9/11恐怖襲擊”後在阿富汗作戰以外,美國還捲入了科威特、塞黑、伊拉克和利比亞的戰爭;這些戰爭都是美國在沒有受到攻擊的情況下參與或引發的。
人們能夠在歷史記錄中觀察到美國在軍力使用上的態度。首先,如果美國的利益受到威脅,即使在利益沒有被損害的情況下,它都會選擇使用武力來清除威脅。其次,美國更願意在軍事行動上展開多邊合作。再者,美軍戰力強大,不僅讓國內放心,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敬;沒有哪個國家願意試驗美國的遠程打擊能力。第四,美國只有在認為需要進行威懾的情況下,才會提高戰略作戰層級。最後,美國對自己的常規作戰能力有充足的信心,這使得其淡化了核武器的軍事價值。
儘管美軍的優越性在一系列事件中得到了驗證,但有三種情況足以使其難以對中國在太平洋不斷增強的戰力做出有效回應,即美國軍費削減的壓力,中國反介入能力的增強以及其他需要美國介入的地區。奧巴馬政府2010年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明確指出,美國的安全依賴於國家經濟的恢復,削減聯邦預算遲早將需要軍費開支的削減。維持美國在西太平洋優勢所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越來越先進的遠程雷達和武器使得靠近中國作戰變得越來越困難。隨著中國短程和中程彈道導彈的增加,美國在西太平洋使用水面海軍力量和陸基航空力量將會變得更加困難。相比之下,解放軍正在打造大規模的潛艇力量,還在尋求癱瘓美軍C4ISR網絡的能力。這也是中國為什麼對攻擊美國計算機網絡和衛星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第三個可能導致西太平洋地區不穩定的因素是,中美兩國在西太平洋投入的軍力大體相當。美國的軍費為6000億美元,而中國則為1500億美元。但是,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的軍事資源需要在全球範圍內部署,在亞太投入的份額僅占全部的20%;而相比之下,在過去15年裡,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主要關注發展反制美國軍事干預台海的武器,軍事理論和訓練的需求。假設在上述軍費水平下,中國不尋求建設遠程打擊能力,那麼其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投入則和美國相差不大。
基於上述原因,美國很難阻止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對其軍事優勢的蠶食;特別是在中美兩軍發生高強度的局部衝突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