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據人民網報道,2020年,攪亂全世界的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有著怎樣神秘而又強大的結構?這一課題,令國內外的結構生物學家著迷。自年初以來,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80後”研究員李賽帶領一支平均年齡不足28歲的年輕隊伍,持續奔跑100天,在新冠病毒結構解析之路上迎來重大突破。
通過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李蘭娟課題組合作,他們利用冷凍電鏡,首次“透視”新冠病毒從內到外的全病毒三維結構,發現了這種病毒狡詐本性:在病毒表面,凸起的皇冠模樣的刺突蛋白隨機分布,可自由擺動,像古代的冷兵器“鏈錘”一般靈活,還可調整方向,便於進攻受體;在病毒內部,超長核糖核酸(RNA)規則收納,經過特殊結構組裝之後,呈現“鳥巢形”和“金字塔形”,能為病毒提供強健的“骨骼”。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員李賽研究團隊解析新冠病毒真實完整結構,此為經冷凍電鏡拍照重構後的病毒結構。
從5.5萬“皇冠”中鎖定病毒外觀
疫情來襲,家鄉告急,準備來京團聚的父母也被勸返……作為有著近10年研究囊膜病毒經歷的學者,李賽猜想,這個新病毒結構非同一般,而他花了8年時間掌握的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恰好能派上用場,使之現出真身。
想要拆解結構,首先得獲取病毒樣本。當時,正值前方抗疫的關鍵時期,多方打探未果後,李賽向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求助,之後與正在前方抗疫的李蘭娟院士團隊取得聯繫。李蘭娟團隊依據李賽的需求,專門針對電鏡研究篩選出病毒樣本,將樣本濃縮1000至2000倍,並進行了嚴格的滅活處理。
在談“疫”色變的二三月份,即便是滅活病毒,進入校園也相當敏感。為此,結合此前五年在P3實驗室工作的經歷,李賽制定出詳細的實驗計劃和安全守則,對於如何開展病毒運輸、保存、樣品提純、冷凍制樣等均做了周密部署,並安排實驗室負責生物安全的管理員張佳星改造了P2實驗室。當時,全世界對新冠病毒的研究都不多,他翻閱了兩本厚厚的《病毒學》,並查閱了此前SARS等冠狀病毒的資料,從中尋找可以借鑒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