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在候車大廳兩端的問訊處,擠滿了由於列車延誤而滯留的旅客。 |
用“一日千里”可能已經無法形容中國高鐵的速度,但是剛開通的京滬高鐵也讓不少乘客領教了“欲速則不達”的痛苦。7月12日11時,京滬高鐵宿州段出現接觸網故障,導致多趟列車班次延誤。這已是京滬高鐵在兩天內的第二次停運,7月10日晚,滕州至棗莊段供電線路遭受雷擊,出現接觸網故障,也導致列車晚點。
不可否認,萬無一失的交通工具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高鐵雖然極具科技含量,但是作為新型的交通工具,在實踐中出現一些問題並不奇怪。可在京滬高鐵的這兩起停運事故中,不少乘客表現得“情緒激動”。如今,航班晚點都近乎家常便飯,高鐵出些故障為什麼就惹得旅客如此上火?其中,可能有天氣悶熱的緣故,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還是一種巨大的心理落差。
自高鐵在中國大陸起步之後,來自鐵路部門的宣傳幾乎都是溢美之詞,鐵道部副部長孫永福曾經說過,“高鐵是全天候、大運量、以人為本的環境友好型大眾化交通工具”,而現在看,“全天候”在雷雨天氣中是要打問號的,如果沒有完備的應急預案和優質的服務,“以人為本”也是空談。片面地讚美高鐵,忽視可能出現的問題,因此而來的“大運量”就可能產生大麻煩。
記者在採訪相關方面的專家時了解到,裸露的接觸網是室外帶電設備,夏天遭雷擊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由於技術和經濟原因,接觸網設備並無備用,一旦出現事故將直接導致列車停運。一些原本可以預見到的故障,鐵路部門事先未向民眾傳遞確切的信息,也不在惡劣天氣到來前通報出行指數,一旦發生大面積長時間停運,必然會引得民意汹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