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視為“國家機密”的財政預算雖然逐漸揭掉面紗,但仍然很難讓普通百姓看得懂,厚厚的預算收支表中預算項目多達上百項,而公眾最關心的“三公”消費卻不在其中。不僅如此,在看完收入表、支出表和收支總表後,人們仍然會問,如此龐雜的支出項目,到底消耗了多少財政資源,錢最後是否進入預算中支出項目又從何考量?
不得不承認,展現在公眾面前的部委預算,仍然語焉不詳,面目模糊。
國家預算的五大基本原則是公開性、可靠性、完整性、統一性和年度性,後四項都基本已經實現,但是最為首要的公開性一直沒有實行 ,直到2010年財政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預算信息公開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經人大審議通過的預算、決算向社會主動公開,並試圖大力推進重大民生支出公開,中央部委才公布了預算,2010年也由此被稱為“預算公開元年”。
2010年首次推進部門預算公開過程中,報送全國人大審議預算的98個中央部委中,有75個公開了部門預算。2011年,公開部門預算的中央部委數量增加到92個,並有90個中央部委公開了部門決算。今年,銀監會、財政部、審計署、發改委等部委已經在各自的官方網站上公開了2012年部門預算,拉開了中央各部委公開部門預算第三年的大幕。
雖然公開預算的部委在數量上呈現逐漸增加的態勢,但仍然有兩個突出的問題沒有出現實質進展:一是,收支項目的劃分和表格的內容分類較粗,缺少充分的明細資料;二是,民生支出漏損缺少監督和追查制度。這也是錢袋子看不懂的主要原因。
原本備受公眾期待中公布的透明財政預算,這次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在衛生部2012年的公共預算支出表中,外交科目支出為65162.76萬元,之後又列有其他外交支出這一科目,支出額為110萬元,隨後還有其他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其他公共衛生支出、其他醫療衛生支出等支出,這些科目都有精確的支出數額,但都沒有相應的解釋說明,更看不出資金的具體流向。人們不禁要問,既然具體的支出金額都算好了,為什麼不能告訴我們這些錢具體花在了哪裡呢?
按照現行的財政預算的分級有類、款、項、目四級,是可以詳細完整資金流向的,但在對外公開的預算中,公開的信息是殘缺的,公眾無法從預算中了解這些錢具體是如何分配的,也就為這部門資金的暗箱操作提供了條件。這或許就是如此巨大的“其他支出”在公開的財政預算中赫然出現而一直沒有合理解釋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