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各部委陸續公開2012年的部門預算。部門預算公開,始於2010年,到今年是第三個年頭。
2010年,各部委只公布兩張表格:“部門收支預算總表”和“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以及與此相對應的簡單說明。較之以前,今年部委預算公開內容要詳細得多,而且格式也更為統一。今年的核心表格有四張,分別是公共預算收支總表、公共預算收入表、公共預算支出表,和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表。
四張表格,讓部委收入、支出比較全面地展現在公眾面前。按照國家政府支出功能分類標準,分為三個級別:類、款、項。“類”下有“款”,“款”下有“項”。如,一般公共服務(類),包含財政事務、發展與改革事務等(款);而財政事務(款),包含行政運行、機關服務、預算編制業務等(項)。就目前公開情況來看,很多部委的部分支出,已經公開到“項”這個級別,已經到最細致的程度。
至於格式方面,各部委的部門預算均有以下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部門概況、部門預算表、部門預算安排情況說明,和名詞解釋。
洋洋灑灑二三十頁報告,閱讀起來是要費些功夫的。在欣喜部門預算公開的工作,在穩步地向前推進時,不少關注部門預算的觀眾,可能也在納悶,到最後也沒法判斷:這支出是應該還是不應該,這部委運作得是高效還是低效。
例如,某部委提高了某項開支,需要增加幾十億的投入,看客只能大眼瞪小眼:因為各部委均有簡要解釋,為何會有這個變動,邏輯上完全成立。
所以,公眾監督、媒體監督,也沒那麼容易。
這中間有一個空白區域,資金是怎麼審批下來的?為何要花這麼多錢?是否有經過論證?
這些公眾完全不知情,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個已經確定下來的支出方案:不管你看或不看我,部門預算就在那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