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如何在困難中推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1 00:15:00  


 
  李文忠:構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短期內可以做的事情 

  儘管現在還沒有辦法解決兩岸終極的政治(統獨)問題,但是還是有可能談兩岸之間的互信問題。 

  對於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構建問題,剛剛王崑義教授已經談得非常完整。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還是要有短期、中期與長期之分。 

  短期方面,有三件事情可以做:一是透明化,包括軍事演習與軍事部署的通知;二是軍事的互訪與機制對談,剛開始可由退役軍人或學術界人士進行;三是新部署的限制。這些都還可以再進一步,譬如說從軍事演習通知,到軍事演習的互相觀摩,各派代表團參加;而軍事互訪則從退役軍人與學術界到現役軍人,甚至就特定與爭議性議題進行協商;而新部署的限制,未來可以變為現有部署的減少。這些是我們一開始就可以好好做的。 

  日前媒體報導,台灣停止研發雄二E巡弋飛彈,我認為是非常荒唐的。軍事研發與部署一方面是維護“台灣主權”,另一方面也是維護台海和平。中國大陸也有鷹派,有硬的一手才能確保和平。台灣自己先把這個東西拿掉,是不利兩岸長期穩定軍事關係的建立的。 

  台灣的巡弋飛彈,國民黨執政時大概五、六百公里,民進黨執政時繼續研發,八百公里、一千公里的意義在哪裡?不是在於能打上海,而是攻擊二線的軍事基地;五、六百公里是針對福建沿海。中國大陸新一代的飛機部署在哪裡?在二線基地。所以八百、一千公里的意義表示台灣有能力對付大陸。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構建與問題 

  而我剛剛說的,軍事演習的通知、互訪都還完全沒開始,怎麼應該在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可能要談、而且有可能談成的東西,現在就自己宣佈了?這對兩岸搞外交戰略、軍事國防的人來說,都有一點Surprise,因為這會形成不穩定的關係,甚至有的政策會相當不穩定。 

  譬如說“外交休兵”,我是民進黨中少數認為,在適當條件下,這是可以談的外交戰略。可是台灣現在不是經由談判形成的默契、或明示的約定,那如果突然有一國與北京建交了呢?馬先生要怎麼說?那時才要開始談嗎?兩岸之間的關係就會很不穩定。 

  所以,我認為,應該從近程到遠程,一步一步走,不管談判是外交還是軍事。如果兩岸的互信高,那麼就可以走得很快;板門店如果是三十年,某些議題我們搞不好三年或三個月就走完了,但是每一步都要走到。這是我對兩岸構建軍事互信機制的一個初步看法。 

  楊念祖:俄羅斯與格魯吉亞衝突的啟示 

  我最近比較關心俄羅斯與喬治亞(格魯吉亞)的關係。在研究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衝突過程中,有一些不成熟的感想可針對兩岸關係做一個相互對照。 

  我今天想談的是如何推動具有兩岸特色的信心互信機制、思維或對話。我們現在要談的,不是討論在廚房裡炒甚麼菜,因為我們現在根本還沒進到廚房;如果大家決定進廚房了,那就不要怕熱,你一定要把菜端出來。所以,問題現在卡在怎麼讓大家有決心進到廚房去。 

  事實上,如何去產生過程與提出結果,就如同如何讓大家對這議題產生意願和興趣推動這件事,兩者的困難度與挑戰是一樣大的。因此,我今天著重的在於如何讓人產生興趣,需要甚麼樣的準備,經過怎樣的討論,或者要思考哪些問題,如此,我們才能一步一步向程式推進。 

  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衝突讓我思考幾個問題。當我們要推動信心機制的談話,或者是腦力激盪過程當中,我們必須提醒自己,有四個方面大家要有所準備:第一,對於台海與周邊環境地緣政治發展的看法如何?大陸的看法為何?我們又是怎麼樣?因為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衝突不單是兩個國家的衝突,是一個地緣戰略和地緣權力的衝突,格魯吉亞沒有這個條件在此時間點挑釁俄羅斯。它比俄羅斯要小,也知道俄羅斯的底線,兩者在一九九二年以後就有多次協商,來處理邊界、獨立或自治區的問題;雙方不是沒有簽訂協定,但為甚麼有這些法律、共識的基礎之下,還會有挑釁行為?還會產生軍事衝突?可見即使有文件、簽訂的條約、共識基礎,還是很容易被打破,因為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的變化淩駕於一切。

  周邊地緣政治戰略形勢評估 是構建軍事互信機制的基礎 

  所以我們要瞭解的是,雙方今天都要推動軍事互信機制的話,怎麼來看周邊地緣政治的戰略情形?和平的?有潛在衝突的?或者是有其他勢力在此運作競爭?這會使雙方互信的推動產生許多挑戰。 

  我覺得雙方要對周邊情勢的戰略環境和發展明確交換意見,才能逐步建立所謂信心互信的基礎。我記得鄧小平說過:“中國軍事戰略的轉變是經過相當審慎的評估”。換句話說,他評估過未來不會出現打核子彈的事件,是相對穩定的局面,所以才強調要和平建國、和平建軍;這是戰略判斷的結果,所以才有中國改革開放、現代化的進展。因此,我們要先確立意圖,他對戰略環境的看法如何? 

  第二是認知。即對於對方政治情況是滿意?有信心?抑或是不確定?挑釁?這個認知也要攤開來談。否則,今天談,明天兵戎相見都有可能,因此也要審慎評估。 

  第三,如果我們有意願要談,我們認知也覺得有機會可以談,那我們要談甚麼?直接進入軍事條件恐怕不行,因為太多限制;要以甚麼樣的方式推動此過程?剛才王教授也提過,從簡單容易的做起,這方面也要瞭解大家的意願。 

  第四,怎麼談?誰來談?有沒有授權?不然談了半天,如果無法影響決策者或政策,不就白談了?當然,兩岸要公開授權也不太可能,因為媒體的敏感度很高,共識還沒成形就可能被破壞調。所以不是要公開授權,而是你曉得這件事正在進行、由誰來主持,這批人去談有沒有持續性、延續性、累積性?這些都必須要確定。 

  啟動軍事互信機制 前期所需要的對話或腦力激盪 

  這幾方面需要大家集思廣益。如何開展、研判軍事互信機制可以推動的環境?若無執行條件,軍事互信機制很難推動。所以我一開始就提到,具有兩岸特色的軍事互信機制必須要有一些作為才行。 

  在這樣的對話或腦力激盪的過程中,我也提出四個結構性的條件:第一,是確認雙方有無利益?有無共同利益?第二,雙方認為談這些問題的機會在哪裡?從哪裡切入?第三,雙方認知的限制在哪裡?是國內、外限制?還是客觀環境因素?第四,未來的挑戰在甚麼地方?有無外力介入?還是地緣政治的改變?這幾方面,都可以做為談論軍事互信機制、啟動過程中的先前的腦力激盪。 

  不要低估單邊作為的影響力 

  在此過程中,若要表達高度善意,其實不必要雙方間你來我往、交換條件,有些只要單邊作為,雙方互信夠,也可以獲得對方反應。 

  我們坦白說,馬政府今日也有許多單邊作為,譬如李文忠委員說不研發雄二E即是一例,“外交休兵”也是單邊作為,都沒跟北京商量,但北京有沒有收到訊息?認為這是增進雙方互信的一個表態與意圖?我覺得有此表態與意圖,雙方若有默契,應該打開軍事互信的僵局。所以不要低估單邊作為的影響力與有效性。 

  我要強調,我希望有個機制,可以來討論如何推動可行或具兩岸特色的軍事互信機制。因為兩岸的特殊性,不宜套用目前所看到的軍事互信機制理論來變成兩岸的框架,必須要有些修正、突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