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喜歡強調說,兩岸關係是處於動態平衡的發展之中,這之中有許多的參與者,中國大陸共產黨、國民黨、台灣的綠營(包含民進黨)三者,在不斷運動和排列組合過程裡,你不可能壓制住一方,然後與另一方玩出甚麼遊戲,那是不可能的結局。
因此,建立互信最大的基礎在於,不要先把對方當成敵人,多瞭解綠色的想法、綠營運作的模式,也許就不會把我們當成洪水猛獸;把心結打開,互信自然的就會建立起來了。大陸如果排除綠營只和藍營溝通,當然不能代表所有台灣的一切,也就不代表完整的兩岸關係。
重新審視兩岸關係,兩岸其實有三個行動者。大陸方面若要與時俱進,要面對民進黨執政失敗後,衍生出更多的小綠營團體,大陸如何與它們溝通?如果這些都做不到,就別談互信了。對於互信,我樂觀其成,但要談成功,我仍持較高的悲觀態度。
劉以善:台灣應成立一個政治平台
來研究軍事互信機制問題
我個人認為,兩岸的政治協商比直接討論軍事互信機制重要;台灣應先成立一個政治平台(類似“國統會”的組織),來研究軍事互信機制的推動與人才的培養問題。
李文忠:從初階的部分開始進行
每一步驟都不可省略
我做補充:雄二E在適當的談判之後,不量產,我可以理解,但對方甚麼都沒說也沒做,就自行宣佈停止研發,我無法理解。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構建與問題
在軍事上,“國防”就是國家硬的一手,就算兩邊坐上談判桌,如果真有萬一,國防就是保護國家的機器。所以,一定是一步一步來,從初階的部分開始進行,可以進行很快,但每一步驟都不可省略。
另外在內部問題上,我認為軍事互信部分,朝野都要適度參與,像二OO一年會議我也有參與。事實上,政府單位、朝野三位立委都有參與。由於台灣內部互不信任,過程中如果可以讓朝野共同參與,也可以降低內部的不信任,尤其這屬敏感議題,每一步都走得穩,才能建立長期、良性的互動。
楊念祖:建立兩岸政治互信很重要 再困難都要去推動
儘管兩岸建立政治互信是一個非常難解決的問題,但還是要去推動;如果我們沒有意願、決心,以後的事情會更難開展。雙方雖然未對目前友善或積極性的互動關係做一個共識的妥協,但基本上在各自表述的情況下,“九二共識”是可以重建政治互信的基礎。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情況,也就是這一個很微薄、尚存不穩定的“九二共識”,能夠去推動許多功能性的產生,其實也非常不容易。問題在於,基於雙方領導人的意志與決心所達成的一個微薄的“九二共識”政治互信,如何長久?如何強化?如何讓其基礎更穩固?如何再更進一步推動利於海峽和平穩定的作為?這才是我們今天必須要去做的事情。
我們可從兩方面下手:坦白說,雙方都可接受“九二共識”的政治妥協,事實上也算北京間接認知台灣具有實質政治主權,或實質主權,這是已有的事實,也是一個心照不宣的基礎。如何擴大這個基礎的效應很重要。如果珍惜“九二共識”,就必須要瞭解“九二共識”所代表的含意,我的建議是,雙方要去回憶“九二共識”之前醞釀的過程、及形成之後,在短短幾年內得到的成果。
譬如說,過去十五、十六年前,大陸解放軍與“國軍”都有參加美國智庫的研習,雙方軍事人員同坐一個辦公廳,彼此間都有交流。這種關係為甚麼至今不能恢復?表示雙方的互信還很少,即便有“九二共識”,但是比有“九二共識”之前雙方的關係更為薄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