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僅是農業,當時海南的工業配套也一直非常薄弱。1992年海南攜特區之名與蘇州爭奪工業園區,最終也是由於配套薄弱而敗北。因此在工業、農業沒有好項目可以投資、而全國又有大量資金湧入海南的背景下,海南房地產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高峰時期,這座總人數不過600來萬的海島上竟然出現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精明的開發商們紛紛把倒賣地皮或樓花賺到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把還停留在圖紙上的房子高價抵押給銀行。由於投機性需求已經占到了市場的70%以上,一些房子甚至還停留在設計圖紙階段,就已經被賣了好幾手,當然價格也翻了幾倍。
終於,到了1993年6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熔基發表講話,宣布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次日,國務院發布《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出台16條強力調控措施,包括嚴控信貸總規模、提高存貸利率和國債利率、限期收回違章拆借資金、削減基建投資、清理所有在建項目等。銀根開始全面緊縮。
一夜間風聲鶴唳,資金鏈斷裂,大量開發商倒閉。房價地價直線下跌,1993年5000元每平方米的房子兩年後下跌到4000元,再過一年跌到2000元,到了1997年,同樣的房子已經跌到了1000元以下。
隨著開發商的大量死亡,銀行成為海南最大的開發商,然而在銀行清理抵押品時,卻發現所謂的高檔寫字樓通常都只是一個大坑。當所有債權官司打完也執行不了後,4大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專業公司不得不上島了。即便如此,平均的資產償債率僅有6%。據統計,僅建行一家,先後處置的不良房地產項目就達 267個,報建面積760萬平方米,其中現房面積近8萬平方米,占海南房地產存量的20%,現金回收比例不足20%。
當喧嘩歸於沉寂,10多年前的那輪地產泡沫,最後留給海南的是600多棟“爛尾樓”、18834公頃閑置土地和800多億元積壓資金,當時僅四大國有銀行的壞賬就高達300多億元。而從1999年開始,海南用了整整八年時間才處理完積壓房地產的工作,而1990年代海南泡沫對金融界的影響持續至今。
海南是個適合做白日夢的地方,假如你不炒地皮、不炒陽光、不炒沙灘的話,那裡特別適合望著大海發呆。
近二十年中國式圈地運動,無不是花樣翻新的“概念經濟”,從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到現在的國際旅遊島,人還是那撥人,地還是那塊地,概念一到,立馬升值。只求概念創新,不講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這才是中國經濟最要命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