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半島”復活
而在所有的熱銷樓盤中,除了鳳凰島,就要數“擎天半島”了。
這個矗立在三亞友誼路上的樓盤原名三亞台亞國際航空廣場,由一幢126米的31層主樓和一幢11層附樓組成,曾是三亞最高的標誌性建築。
在上世紀90年代那一輪房地產泡沫中,這個中國最年輕的省份,最大的經濟特區,依靠“政策優勢”,吸引了十萬青年下海南,也引來了數百億的熱錢。缺乏產業支撐與實際需求的房地產熱成了“擊鼓傳花”式的遊戲。
1993年6月,當中央實行宏觀調控收緊銀根時,房地產泡沫破滅了。海南幾乎所有開發商的資金鏈都面臨斷裂,這個標誌性建築原來的業主海南機場台亞實業有限公司也沒能例外。
1996年,依靠貸款維持的台亞實業資金鏈終於無以為繼,該項目被迫停工,這一停就是6年。它也一度成為吸毒人員的聚集地。它的爛尾,和三亞的另一個知名“地標”亞太區域國際會議中心一樣,都曾經轟動一時。
直到2002年,這座著名的爛尾樓被三亞市政府公開拍賣,經過兩次流拍,才終於被廣東聯華國際以3730萬元收入囊中,性質也從綜合商用改造為生活住宅。扣除掉原來停建期間的土地占用年限,其實際土地使用權只剩下57年。
2006年1月,三亞台亞國際航空廣場改名“擎天半島”。經過新東家絞盡腦汁的改建,原來的物業被改造成國際海濱高層公寓和五星級酒店,在北京、上海、三亞三地舉行開盤儀式,同時也宣告了三亞爛尾樓複活工程的最終完成。
擎天半島的遭遇並非孤例。從1999年到2007年,海南省整整花費了8年的時間,才把無數像擎天半島這樣的爛尾樓消化掉。在海南這個約占中國版圖面積1/300的地方,這些大大小小的半拉子工程,卻占了全國的十分之一,並牽扯出一連串的呆壞賬,甚至導致了首例省級商業銀行因支付危機而關閉的“共和國歷史”。
從1993年地產泡沫破滅開始到2007年爛尾樓複活工程結束,海南用了14年醫治創傷。不過傷口還未愈合,兩年後一場似曾相識的地產熱又迎面而來,而且這次速度更快。
2009年11月,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將正式上報中央的消息不脛而走。這份藍圖裡,零關稅、博彩業、免簽證、開放航權……諸多優惠政策給了這個曾經“特區不特”寶島以美妙的想象空間。
“18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用這句小說和電影中的豪言來形容海南無比貼切。這個許多當初淘金者的傷心地,又一次用“特殊政策”引來了天量資本和無數炒房客。而“擎天半島”迎來了絡繹不絕的購房者。其主樓22樓以下和附樓整11層的房子以3.9萬元/平米的高價迅速出貨。
在這波熱潮來臨之前,這座過去的爛尾樓曾因坊間傳言其風水不佳而滯銷。在2008年10月,其均價不過14000元/平米,到2009年3 月時,均價甚至降到了1萬元/平米,卻始終銷售不暢。如今總算是趕上了好時候,可現在開發商卻又選擇壓住剩餘的房子不賣。
“房價市場變化太大,”擎天半島的營銷總監賴鐵民並不忌諱承認公司在“捂盤惜售”,“加上我們的產品要升級,先推遲十天左右,等市場平穩時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