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字自身調節過程中,形聲字也有明顯的優勢。有些表意字廢掉換成新的形聲字,有些通過加形旁或聲旁的方式改造成新的形聲字。假借字的情況類似,有些新造了表意字或形聲字,多數是通過加形旁的方式改造成形聲字。
我們向來主張造字和對字的改造應當加以區別。當語言的詞已經有了自己的書寫符號時,其加工的方法便是改造法,還沒有書寫符號時,為了記錄語詞的需要,給它造一個或借一個書寫符號,都屬於造字,其方法便是造字法。對於某個特定的詞的書寫符號來說,造字在先,改造在後。改造法和造字法都屬於漢字結構的方法,改造法是造字法的繼承和發展。漢字自身的調節過程,主要是漢字自身的改造過程。
一部漢字發展的歷史,可以說是形聲字不斷壯大的歷史。在商代甲骨文裡,形聲字的比例占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在《說文》小篆裡,形聲字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在現代漢字中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由於統計的範圍、角度、方法不同,統計者掌握的寬嚴度不同,統計得出的結論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它們反映形聲字壯大的趨勢確是高度一致的。
漢字適應漢語,走上了一條以形聲字為主體的發展道路。這是漢字自覺的選擇。直到今天,漢字仍然能夠很好地記錄漢語,適應語言新的發展變化,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漢字所走的路,是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民族文化決定了它的走向,賦予了它無窮的生命力。雖然西方的拼音文字曾無情地衝擊它,許多人躍躍欲試,要把它改成拼音文字,但它至今仍然活躍著,成為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古老文字,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漢字承載之重
漢字通過記錄漢語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十分厚重,是古代文化的核心部分、主體部分,沒有漢字,繼承傳統文化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