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和其他有聲語言一樣,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話說完就消失了。在錄音機發明以前,這是很無奈的事情。於是當社會發展到人們要把話記錄下來,或者傳播遠方的時候,文字作為一種交流思想的語言的輔助工具,就適應著這種要求而產生了。自從有了文字,就有了書面語言,我們今天了解古代語言,只能從書面語入手。大家知道,古代書面語言是我們認識古代歷史文化的最直接最豐富的資料。西方學者根據聖書字,進入了古代埃及的世界,認識了偉大的埃及文明。我們要了解中原古代的文明,也必須從古代書面語言入手。
譬如要了解西周春秋的詩歌,不能不看《詩經》;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政事,不能不看《尚書》;了解古代禮制,不能不讀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了解古代蔔筮,不能不讀《易經》;了解西周春秋的歷史,不能不讀《國語》《春秋左氏傳》。漢字通過記錄漢語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十分厚重,是古代文化的核心部分、主體部分,沒有漢字,繼承傳統文化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由此看來,漢字與文化的關係實際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漢字形體結構本身所蘊涵的,一是漢字通過記錄漢語這種方式來實現的。後者比前者要豐富得多。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形成了一波漢字研究的熱潮,越過世紀,至今不衰。但是回過頭來看,這場研究有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未能很好地區別文字與語言,把文字結構中的文化現象和文字所記錄的語言所反映的文化現象混為一談了。在我們今後的工作中,希望能夠汲取教訓,避免犯類似的錯誤。
漢字——文化傳播的使者
世界文字可以分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漢字屬於表意體系的文字。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只有漢字的根本性質沒有改變,仍然屬於表意文字。漢字的這個特點,是由漢語決定的,是由民族文化決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