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轟記者:意大利國防部長“身先士卒”。 |
國外官員為何很少當眾動怒
在國外,官員當眾動怒甚至動粗,正是媒體求之不得的“好料”,而且很容易被政治對手所利用
在西方,當官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做“從事公共事務”。既然做的是公共事務,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公眾人物。這意味著,官員和演藝明星一樣,既然選擇做這一行,就要和代表公眾意見的媒體打交道,時刻接受大眾和傳媒的審視和監督。
當然,外國官員與媒體打交道的過程也並不總是很愉快。
美歐官員動怒方式迥異
最近一個極端的例子,當屬貝盧斯科尼與記者的“交手”。
3月10日,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在羅馬舉行新聞發布會時,記者卡洛馬尼奧打斷他的講話,問及事先沒有安排的涉及政府官員腐敗案的問題。貝盧斯科尼大為惱火,大罵卡洛馬尼奧不知羞恥,是流氓,並下令將他趕出會場。意大利國防部長伊尼亞齊奧.拉魯薩隨即抓住這名記者的上衣,將其拎出會場。
兩天後,類似的一幕在倫敦上演。在唐寧街與布朗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法國總統薩科齊兩度被問及有關其與妻子布魯尼婚姻的問題。他顯然被激怒了。先是呵斥一名法國記者:“如果你認為一位法國總統有時間對這種荒謬可笑的謠言作出反應,我不知道你認為他每天都會幹什麼。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問題。”然後拒絕問答英國記者的提問。
面對媒體,美國有些總統“發怒”則是另一種表現。
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在入主白宮前,一度是新聞自由的積極倡導者。他曾充滿激情地寫道:“如果沒有新聞自由,就無法守衛我們的自由;如果面臨失去它的危險,我們的自由將會受到限制。”然而說歸說,在他真的當上總統、與媒體長期過招後,傑弗遜也嘗到了他原先推崇的“新聞自由”的滋味。離任之際,他酸酸地扔下一句:“輿論所說的真理,原來僅是以報紙上寫的為依據。”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在其第二任期內也飽受媒體批評,但他倒是想得通。他有一次在會見媒體代表時說:“有時候你們不喜歡我做出的決定,有時候我也不喜歡你們對我的決定的描述方式。但無論如何,我們之間的這種關係是國家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