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足石刻:世界石窟造像的瑰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5 00:11:56  


 
  自宋代以來,中國的儒、佛、道三教的思想已融為一爐,寶頂山石刻中也有表現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內容,而以佛教石窟造像形式雕刻而出,對“三教合一”作出了鮮明的闡述。加之運用各種鮮活的生活場景來表現晦澀的經書中的義理,輔之以精巧的力學構造,微妙的光線組合,讓觀者在游覽過程中減輕了抵觸心理,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寶頂山石刻是中國佛教石窟走向民族化、民俗化的最鮮明體現,呈現出佛教已經完全中國化的結果。明代的碑刻中記載,當時寶頂山已是香火“震炫川東”,民間有“上朝峨眉,下朝寶頂”之說,因此一直以來是大足石刻的重心。

  大足石刻地點集中而取材多端,最終催生出這一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濃墨重彩的大足石刻,將中國石刻的最後一個高峰生動地展現在世界面前,成為世界石刻藝術的絕響

  南山在縣南3里,石刻所在地為玉皇觀,主要是道教色彩的石窟和歷代官吏來此游覽遺留的碑刻,其中的蟠龍或繞柱或昂首立身,呼之欲出,亦為一大特色。石門山在縣東25里,石刻集中地點在聖府洞,其中既有佛教的十聖觀音、孔雀明王,也有道教的地獄輪回,又有儒家諸賢與道教人物並存的三皇洞,還有民間的神祇——獨腳五通,內容雜陳,頗可玩味,至今尚留下許多謎團。石篆山在縣西50里,石刻所在,一為千佛岩,一為佛灣,其中有儒釋道三教中的孔子、釋迦牟尼、老子各處一龕、毗鄰而居的造像,為中華文明的三教融合提供了實物佐證,表現了漢文化對外來文化的包容與吸收。此外,境內還有舒成岩﹑妙高山等多處石刻造像點,豐富精美,同樣吸引著海內外學者和信徒。

  大足石刻的特色在於其多樣性與民俗化,是中國佛教、特別是佛教石窟藝術發展變化的活化石,是中國乃至世界石窟造像史上的最後一個高峰。其各種造像的出處既有經典,卻又不拘泥於經典,為我所用,靈活變化。在不同的需求下將各種題材的人物毫不造作地揉合在一起,取用其精,而去其雜。這也就涉及到爭論已久、至今仍在繼續的中國人有無真正信仰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