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時晴帖》“國寶”身份的獲得很大程度上緣自皇帝的推崇。日後人們看到密布於該帖前前後後及空白處的字跡,或許會厭煩其喧賓奪主。它不但為乾隆藏入“三希堂”,而且曾經宋宣和內府、元內府收藏。政府機構的收藏為帖的保存提供了比較好的條件,在文化鏈形成和傳承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橫向傳播信息受限的漫長年代,帖的傳承具有偶然性,也因此,來自古老年代原帖與一代代人的題跋款識、收藏印章共同構成了傳奇。作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展現在今人面前的《快雪時晴帖》長卷是一個整體。不惟《快雪時晴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也因後世收藏者、鑒賞者的題跋款識的叠加而成為長卷。
現存古帖無不具有《快雪時晴帖》類似的經歷。當原帖與後世的題跋款識呈現於同一長卷,千里之遙的空間距離與千年之遠的時間距離被拉近了,原帖的真偽優劣也似乎不很重要了。由帖及題跋款識共同承載著歷史信息的文化鏈,生動顯示著中國古代文人特有的文化傳承方式,凝結著民族的歷史記憶,理當被視為無價珍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