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晚清亂世中的東塾學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2 00:14:36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陳澧,世稱東塾先生,是廣東近代學術史上的重要人物。早在19世紀80年代,張之洞即有“庶幾從此東塾學派流衍中原”之說。陳澧講學粵東數十年,弟子眾多,重要者包括桂文燦、趙齊嬰、胡伯薊、陶福祥、陳樹鏞、汪兆鏞、徐灝、文廷式、於式枚、梁鼎芬等。其學術影響一直持續到民國以降。

  陳澧以漢學為宗,但不囿於門戶之見,不排斥宋學,錢穆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對陳澧主張漢宋調和的思想頗為欣賞。

  今年是陳澧誕辰200周年,了解其學術思想及生平事跡是對其最好的紀念。

  早年受惠於學海堂

  廣州海珠區北京路一帶,有一處地名為木排頭,宋代此處為珠江岸邊,因常泊木排而得名。陳澧故居就位於這一帶,可惜在民國時被火燒毀,如今已不見痕跡。

  陳澧先世為浙江紹興人,六世祖宦於江寧,祖父一代遷居廣東,至陳澧占籍為番禺人。1810年3月,陳澧出生在廣州城木排頭。陳澧7歲入私塾,學習論語、唐詩等,他自幼聰敏,9歲時已能寫詩作文。10歲父親去世,始讀家藏《通鑒》,“日課一卷,一年而畢”。

  陳澧並無顯赫家世與家學淵源,他之所以能成為大家,主要得益於廣東方興未艾的學術氛圍。晚清廣州書院風行,他先後在羊城書院、粵秀書院、越華書院讀過書,道光十四年(1834),陳澧入南粵著名書院學海堂為專課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