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晚清亂世中的東塾學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2 00:14:36  


 
  著名學者阮元嘉慶二十二年(1817)任兩廣總督,他繼在杭州創建詁經精舍之後,於道光五年(1825)在廣州城北越秀山創辦學海堂,這是晚清又一個以專重經史訓詁為宗旨的書院,對廣東學術有開創之功。學海堂只設學長,不設山長,因為山長不能多設。他選定8位通古博今的學者擔任學海堂學長,他說:“此堂專勉實學,必須八位學長各用所長,協力啟導,庶望人才日起。”陳澧入學海堂之前,就與學海堂學長曾釗、吳蘭修等人有交往,入學海堂後,他更是勤勉學習,深得其弘揚漢學的精髓,並堅持漢宋並舉,從而更加有力地推動了廣東漢學研究。道光二十年十月,陳澧被聘為學海堂學長,並居此位達27年之久,以至桃李遍地,蔚為東塾學派,從而達到了阮元冀望“人才日起”的目的。陳澧對阮元十分崇敬,他於1841、1844年先後兩次在揚州拜見阮元,並請其為“憶江南館”題匾。

  放棄科考正途專攻學術

  那個年代,科考幾乎是學子晉升的唯一出路。陳澧14歲開始走上漫長的科考道路,於道光三年首應童子試。道光六年考取縣學生員,第二年恩科第一,時與順德縣盧同伯、南海縣桂文耀、同邑楊榮緒有“四俊”之稱。道光十一年舉優行貢生,十二年中舉人。

  陳澧很想通過科舉考試實現經邦治國理想,他稱自己“處則師陶(淵明),出則師陸(贄)”,但不幸的是,自道光十三年至鹹豐二年(1833~1852),他先後7次進京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前後歷時19年之久。

  雖然7次應會試都以落第而歸,但陳澧還是有兩次出仕的機會。清乾隆以後定制,三科以上會試不中的舉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縣用,二等的以教職用。道光二十四年第五次落榜後,陳澧被選授河源縣訓導,他赴任僅兩個月便請病假回家;鹹豐六年第七次會試落榜後,他又被揀知縣到班。但正是這個時候,他徹底放棄了出仕的念頭。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讀書三十年頗有所得,見時事之日非,感憤無聊,既不能出,則將竭其愚才,以著一書,或可有益於世。惟政治得失未嘗身歷其事,不欲為空論,至於學術衰壞關係人心風俗,則粗知之矣,筆之於書,名曰《學思錄》。”

  陳澧還在信中感慨:“然天之生才使之出而仕,用也;使之隱而著述,亦用也。”他在關鍵時刻終於參透了社會,認清了自己,他放棄仕途,潛而著述,是嶺南文化的一大福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