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市場結構”是房價之外解讀樓市的一個重要視角。數輪調控之下,今年保障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供地、投資和供應都正在加速,長久困擾樓市的“結構失衡”“單腿跳”的問題顯露改善跡象,“兩條腿走路”的格局有望加快形成。但另一方面,多年積累的問題無法在短期內徹底解決,一些制度、政策也有待進一步完善。樓市“結構調整”的進程必須加快推進下去,房地產業傳統發展模式也有待加快轉變。
調控下樓市“失衡”問題有所緩解
新華網報道,今年幾輪樓市調控,“增加供應”和“調節需求”雙管齊下,“市場”和“保障”兩頭髮力。樓市在價格受控的同時,市場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比如,土地供應方面,國土部今年保障性住房計劃供地2.45萬公頃,較上年實際出讓面積大幅增長123%;棚改房用地計劃3.66萬公頃、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8.04萬公頃,三項合計占住宅用地總量的76.6%。據記者了解,上海等不少重點城市今年都有望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建設方面,住建部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與棚戶區改造已經開工520萬套,占年度開工計劃580萬套的90%,年底前將全部開工。一些熱點省市在11月底已完成全年保障房開工任務。這是歷年來保障房建設的年度最大規模,明年的保障房供應,增幅可期。
投資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2697億元,同比增長36.5%,不但沒有像一些人士擔心的那樣在調控之下發生萎縮,反而創下近年來同期的最高水平。其中一個原因是保障房建設的加快,為房地產開發投資“高位不落”作了“重要貢獻”。
中金公司相關報告中稱,今年580萬套保障房與120萬套農村危房改造的計劃,在合理設定的套內面積、建築成本之下,共需新增投資4356億元;此外,假設保障房項目將擠占10%的商品房供地面積,計算得出將被擠占的商品住房投資為864億元。由此,保障房項目對今年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將貢獻近3500億元的淨增量與9.6%的增幅。“只要保障房建設能‘頂上去’,整個房地產開發投資就有望穩住。”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