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之變呼喚政策完善
不過,保障房並非“瓜熟”自然“蒂落”。記者採訪獲知,有些地方儘管經適房價格不到市價一半,但部分困難家庭依然無力承受;有些居民凑夠了首付,銀行卻不願意給予貸款。這類有些出乎意料的結果,使有關部門不得不調整政策,將部分經適房改售為租,以便讓困難人群消費得起。
業內人士指出,必須要因地制宜調整保障房的“品種結構”,並作出相應的政策設計。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房地產業處處長文林峰說,大城市房價“絕對值”較高,即使下跌兩三成,工薪階層依然很難負擔,所以這些城市可通過公租房解決居民住房問題。而中小城市房價水平相對不高,城市政府財力也有限,可組織建設一些經適房。
住建部等七部門今年6月聯合制定發布的《關於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備受關注,面向規模龐大的“夾心層”的住房保障政策自此“破冰”。目前,關於公租房的建設、融資、管理等辦法也陸續出台。隨著操作中問題的不斷被發現,政策的設計、配套也將經受考驗。
在商品房領域,相關政策也有待完善。比如,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價格屬中低端,多滿足自住需求,但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9年第四季度至2010年第三季度,國內主要城市中低檔住宅成交比例呈總體萎縮態勢和調控“劍指”的高檔住宅相似。由此可見,此輪調控在打擊投資投機購房需求的同時,對自住低端需求也帶來一定程度的“誤傷”。
文林峰認為,樓市調控一方面應加大力度抑制投機投資需求,另一方面應鼓勵家庭通過自身努力解決住房問題,這就需要相應的扶持政策,其中稅收和利率政策作用最為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