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二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把南沙、西沙交出來之後,中國作為戰勝國接收,這些都說明中國是有理由的。另外,菲律賓爭一塊也是沒有理由的,菲律賓先後是西班牙、美國的殖民地,當時明確的劃界,西沙、南沙都不在範圍內。
國外很多聲音都認為中國具有南沙的主權,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都是沒有理由的,法理上對我們是有利的,但我們自己沒有去做工作,法理上沒有健全,包括“九斷線”劃在地圖上是非常嚴肅的,但在國內看法不一致,有國界線、斷續國界線等多種說法,這就在法理上沒有非常站得住腳的理由,所以現在大家呼籲一定要把研究做好。
《21世紀》:在爭議海權的海域,對資源重視度一直都有,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應該說潛在的問題從公約生效開始,就已經存在了,為什麼最近這兩年中國周邊海權的爭議好像突然集中爆發了?
王佩雲: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長期不重視海權的建設,海權一個是控制海洋的權利,一個是開發利用海洋的能力,我們對於海權控制,就是海軍的發展是非常不正式的。
我國正式重視海洋發展、海軍建設是在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之後,後來提出發展航母、潛艇都是比較晚的,沒有海權人家就到家門口來爭海權,沒有開發權的話人家就到家門口來開發你的資源;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意識到了海權問題的重要性,周邊的國家也感覺到中國的力量越來越強,本身感受到了這種威脅。
《21世紀》: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對主權的宣誓或者說確定,要優先考慮主權為先?
王佩雲:我的看法是,要把經濟開發作為一種維權手段來對待,我總結的和平維權是:第一是外交維權,結束國內的有關部門單打獨鬥的局面,把大家凝成一股力量;第二是行政維權,就是管轄權,按照《國際海洋法》規定要有人駐,要行使行政管轄權,包括執法維權;第三個就是法律維權;第四個就是經濟維權,海權分為軍事海權和經濟海權,經濟海權是開發利用的能力,比如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去了,既是一種開發資源,又是一種維權行動,開發可燃冰、海洋熱能,把基地建在那兒本身就是一種戰略價值,一種維權,把經濟開發作為一種維權手段來對待,這樣維權的力量才能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