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香港樓市近日波動震盪,引發全港熱議。經濟日報20日發表社評稱,港府最高層接連就遏抑樓市發言,財爺曾俊華昨在網誌,指港府對樓市行“反周期”宏觀審慎措施,有需要會再出招。但樓市除周期性問題外,亦已出現內地人在港買樓等結構性變化,港府若不審慎評估,房策恐事倍功半。
內地人港置業 結構性轉變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指本港樓市曾在大起之後大落,結果大量市民捲入負資產漩渦,此是市民和政府都極不願看到的,故政府行“反周期”措施是宏觀審慎的,按實際情況適時推出適當措施,以確保樓市穩定,並非把樓市一下子“打沉”。
如此原則當然是對,問題是政府在政策背後缺乏嚴謹研究與論證,結果往往措施不對路,理順不了樓市,甚至反而加大樓市起落。最明顯是港府對土地供求沒有規劃,過去數年對絕少土地被發展商勾出拍賣,明知勢現供應斷層,仍要遲至今年三月才主動賣地,此是過去兩年半樓市飊升不休,泡沫膨脹根本原因。
即使到了特首去年十月施政報告推出“置安心”計劃,助夾心階層置業,但只得五千個單位,遠不敷需要,明顯缺乏認真研究,徒予人計劃只是敷衍市民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