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北京玉泉營,從北京南站開往上海虹橋的G1京滬高鐵經過北京南三環。當日,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
日前,中國和印度相繼發生鐵路客運事故。在印度,一列客運列車脫軌傾覆,僅死亡乘客就超過20餘名。在中國,開通運營才滿10天的京滬高鐵在山東境內段突發線路故障,事故雖在數小時內搶修完畢,但已造成京滬線下行線19趟列車晚點,其中至上海虹橋終點站的晚點列車多達12趟,其中最長晚點時間接近3個小時。
印度鐵路客運死人事故在世界上系“最高發國家”之一,那是因為印度的財政預算都拿來“喂”了歐美的軍火商來防範壓根就屬虛構的“東方敵人”,以至於印度鐵路的技術安全水準仍整體停留於被英國殖民的年代……
中國鐵路尤其是京滬高鐵則不同,它被官方主流媒體標定為當代中國人在現代交通客運領域學習、創新、追趕的“完美結合”,貼有中國鐵路技術系統集成,從一個追趕者到擔當領跑者的“跨越式標簽”。然而,一場突然來臨的雷暴雨,立即檢驗出高科技鐵路客運極端脆弱性的另一面。
“另一面”的出現有客觀因素使然,也有主觀因素作祟。
客觀因素從大的方面講可舉兩條:一是天公不給尚屬“新郎倌”的京滬高鐵長臉;二是智能化程度越高的產品或服務,其與身俱來的脆弱性和系統性風險遠比傳統產品或服務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