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短短3個月時間,故宮因為所謂的“十重門”而身陷輿論漩渦。“十重門”涉及的問題有輕有重,性質也不相同,但都像重磅炸彈一樣波及正在快速發展的博物館事業。
誰在“掌控”國寶命運
人民日報報道,故宮一向被認為是中國最好的博物館之一,其管理一直宣稱是“世界領先”,如果它都被暴露出這樣多的問題,其他的博物館豈不是更經不起聚焦與推敲?
從某種意義上講,公眾對故宮的質疑,不僅僅是針對故宮的。
博物館已經被選擇性關注
迅速的擴張與免費開放,使得原本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博物館不得不面對觀眾的拷問,滿足觀眾的知情權。
在故宮成為眾矢之的之前,博物館界也並非風平浪靜。按北京大學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的觀點,博物館已經被選擇性關注。
甘肅省武威博物館研究員孫壽齡一直記得發生在本館的一起國家一級文物毀壞事件。2007年9月,博物館館長的親戚拍攝國家一級文物漢代的木鳩時,不慎導致木鳩墜地,木鳩嘴部發生破裂。館長不但未及時向上級匯報,居然直接用膠水進行了簡單的黏合。直到近一年後事情才被發現,這自然成了新聞,館長也被立刻免職。
再往前,發生在湖北博物館的國家一級文物九鼎八簋被砸損事件也被炒得沸沸揚揚。2000年2月6日,正是春節期間,在該館的編鐘館內,一塊重達 50公斤的玻璃板忽然砸在下方展櫃的國家一級文物九鼎八簋之上,其中的兩鼎兩簋受傷。事後博物館對文物進行了修復,並向展廳的施工方索賠,武漢市檢察機關還對博物館的原館長以失職罪進行了起訴。雖然被判無罪,但當時對於國寶損壞的價值評估以及如何問責的辯論引起了軒然大波。
還有新疆博物館。這個珍藏著大量絲綢之路文物的大館,其館長也因隨意處置文物以及一些基建中存在的經濟問題而陷入牢獄。據報道,1997年12 月該館文保人員發現約80件哈薩克、鄂溫克等少數民族的文物發生了黴變,該館長為了掩蓋工作的失誤竟然命令員工將其掩埋和燒毀。
事實上,博物館從未遺世獨立。這個承載人類文明的特殊機構也僅僅是中國眾多文化事業單位的一類,其他單位所存在的問題在這裡一樣不少,其他單位常犯的錯誤這裡也屢見不鮮。比如承德外八廟管理處文物保管部主任李海濤監守自盜文物長達10年才得以敗露,許多重要的珍貴文物都被他以假換真掉了包,最終被判了死刑。比如遼寧博物館的原館長紀兵因多次貪污公款而被判刑;又比如2009年,原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明因受賄65萬多元,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半……
此次故宮的持續被關注,一方面顯示了以其為代表的博物館的崇高地位,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公眾對於自身文化權益的維護。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從2004年開始,中國的博物館便以每年100個的速度增加著,大小博物館的改擴建也持續不斷。
2008年實行免費開放以來,走進博物館的人數更是井噴,原本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博物館不得不面對觀眾的挑剔,滿足觀眾的知情權。但博物館體制機制的創新顯然落後於硬件的改善,博物館人的觀念顯然沒有與時俱進,他們並未準備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