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的政策口號多,但實質內容少。 |
中評社╱題:剖析蔡英文的“中國政策” 作者:邵宗海(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教授
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給予外界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一位能言善道,並且在工作上是十分幹練的女強人。2010年在新北市長競選一役,由於採取理性問政的手法,一反民進黨過去傳統的悲情或暴力的戲碼,的確讓人耳目一新,儘管最終選舉結果,她是輸給了朱立倫,但她在基層所獲得支持實力,仍然不容忽視。
等到她羸得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在選舉策略上,仍然是維持她一貫的理性作風,確讓她在民調的支持度上,一度與現任馬英九」總統」形成拉鋸之戰,這對一位在野黨的競爭對手來說,是非常突出的。不過在整個選舉過程裡,蔡英文最讓外界跌破眼鏡的,還是她對所謂“中國政策”的宣示,一直有出人意料之外的內容展現,不僅折損了馬英九最令人稱道兩岸關係的優勢,而且也讓北京以及國際社會自始迄今一直無法定論:到底蔡英文的真正意向是什麼?
本文最主要是分析蔡英文的“中國政策”到底真正想表達什麼。筆者在文中的順序排列,是先從她準備參選之後在縱向時間上的發言與動作來看,去透視蔡英文的政策動向;然後再針對她逐一提出的“政策口號”,則是逐項來反駁它們在現實上的可行性。
蔡英文參選之後在縱向時間上的發言與動作之探討
一、前段“政策宣示”確有存在不可預測性
其實,蔡英文早在2010年11月30日就曾經宣佈:將捐出新北市長選舉補的款中的二千萬,為民進黨創立第一個智庫,強化在野陣營兩岸政策論述,以提升和中國直接交往的能量。蔡英文覺得可從三個方向着手,來進行與對岸接觸的措施:1、只要中國不設前提,民進黨絕對很歡迎對方來進行對話,強化彼此認識,克服因誤判或不瞭解而衍生出“信任不足”的政治問題;2、民進黨在未來幾個月裡,將持續鎖定兩岸議題進行討論,整合成“十年政綱”對外政策的結論;3、新成立的智庫,功能設定在強化中國政策的轉型,無論是論述、回應、還是直接與中國交往的能量,都是智庫著力的重點。同時再向前追憶蔡英文也曾經說過的一句語:如果2012年民進黨羸得大選,將會考慮延續前朝(指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大陸政策。暫且不論她談話的動機或採行時機的爭議,至少她已表明有意去認同現階段台北當局的部份大陸政策。
接着在2011年2月23日“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智庫”宣告成立,蔡英文身兼基金會董事長,希望透過民進黨智庫協助民進黨制定出更務實、具可行性的政策建議,更重要是為民進黨於2012年重返執政做準備。智庫下分別有“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及“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前者主要著力於台灣內部各項社會與財經議題;後者則負責處理國際及安全議題,包括台灣與世界主要國家,備受各界關注的兩岸關係也在其中。“10年政綱”是透過智庫擬定,並邀請外界人士進行互動、對話,提出見解。“和而不同、和而求同”這句“口號”是在智庫成立當天首次提出,意在突顯台灣與中國在各方面制度與社會型態的差異,但同時也願意與中國保持和平而穩定的互動關係。
2011年5月4日民進黨召開第十四屆第十二次中執會,當日宣布由蔡英文當選為2012年第十三任“總統候選人”,產生方式是以“全民調”的結果為依据,蔡英文擊敗了黨內競爭者許信良和蘇貞昌。隨後蔡英文發表聲明稿表示,2012年大選對台灣而言,將是台灣價值的重建,是施政軸線的翻轉,是新世代力量的召喚。
經過一段時間與國民黨的論辯,特別是“九二共識到底有沒有存在”的爭執之後,蔡英文在2011年9月14日至20日前往美國進行6天的訪問,從美國東岸紐約到美國西岸加州,先後在國會山莊、哈佛大學、美國智庫與各地華僑進行專題演講。這次蔡的美國行主要目的是宣傳2012年選舉的政策主張,並且說明民進黨的兩岸關係立場。她認為台灣應建立一個“台灣共識”去解決兩岸之間的歧見與衝突,並且多次聲明“民主”是台灣人民共識的基礎,不存在的“九二共識”不能逼民進黨接受,與中國的關係,要有台灣共識去凝聚力量。這趟美國之行,聚焦在蔡英文身上,便是那句“台灣共識”的口號。
稍後2011年10月3日至5日,蔡英文再前往日本進行3天的訪問,主要目的是與日本官員談及區域安全議題,與繼續維持台日關係的友好發展。而在兩岸關係層面,她則重提“台灣共識”的內涵,希望找出最有利於台灣面對世界與面對中國的立場。而依照民主程序形成的共識,才能代表台灣主流民意,才能維持兩岸長期穩定的關係。不過,在這趟日本之旅,給予外界印象深刻的是,蔡英文在國際記者會上表示:如果兩岸雙方有誠意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眼前的難題將會逐一化解、蔡也認為目前兩岸僵局是歷史產物,未來不竟然會是零和局面,與中國的關係上不排除任何可能性。蔡英文進一步強調:對於兩岸之間存在的差異,民進黨不能太天真去面對。她願意和北京領導人一同以互利、明智、負責的方式,用和平發展的共同語言,推動兩岸關係。到此為止,蔡英文的“中國政策”,是給了外界一種“不可預測性”。二、後段“政策宣示”,開始凸顯台獨本質就在這樣連串闡述她的“中國政策”之際,不管外界給予批評是“模糊性”或“沒有具體性”,至少還維持在對北京釋出“和解不對抗”的善意。但是2011年10月8日蔡英文在高雄國政演講時,說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這段話,認為台灣不只是個地理名詞,而是經過許多年民主洗禮跟“總統”直選後,這個“中華民國”的政府事實上已經變成是台灣人的政府,所以蔡英文說無論是叫“中華民國”或是叫台灣,都是我們台灣的政府,都可以包容。儘管她一直認為大部分的台灣人民對這樣的說法是認同的,但這樣說法卻讓她的政策底線露底,原來她早先不接受“九二共識”,並不是在“有沒有存在”有所爭論,而是她仍然在民進黨的傳統思維下,以兩國關係來檢視兩岸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