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認為,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總量政策是不存在的
財新《新世紀》:那麼如何評估今年綜合使用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實現調控目標的效果呢?
周小川:這有幾個方面需要注意。一是使用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的頻率和力度不一樣,如果只看調整次數,似乎是數量工具用的頻率高了一些,但需要看不同工具所產生的不同力度的調整效果。二是流動性過剩時須收縮,要對現有的流動性存量基數有一個估計,才能判斷政策調整的力度是否合適。三是對中性的判斷,由於有國際收支順差,就要有數量型對衝,對衝到一定程度才是中性的,也就是要從量上區分數量緊縮、數量中性,還是數量寬鬆。
當然,還必須要看到數量政策和價格政策的互作用,事實上它們是連通的。這從銀行間市場短期拆借利率考察就會看得比較清楚,數量調整會帶來價格反應;反之,利率調整也帶來流動性的數量變化。
財新《新世紀》:最近兩個月,人民幣的外匯占款持續減少,這對於貨幣政策的選擇來說,是不是贏得了一定的空間?
周小川:我們的貨幣政策調整空間一直都是比較大的。2009年初,我們避免了掉入流動性陷阱。這些年運作下來,從貨幣政策工具的角度來看都是可鬆可緊的。政策的權衡主要是在宏觀調控目標本身,比如是較多追求高就業還是較多追求低通脹,需要反覆琢磨追求一個平衡的目標。另外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會影響政策目標的變化。事實上,只要政策目標確定,在貨幣政策的工具使用上,空間一直比較大,流動性放鬆或收緊,價格調高或調低都有辦法。
當然這裡面也會有一些牽制因素,每一種政策選擇都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東、中、西部經濟狀況不一致,國際、國內不同步,會產生套戥機會。比如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是零利率,中國利率高,就會有套戥的出現。只要套戥不是規模巨大,就是一個政策正負效果的權衡問題,要看政策主效果達到了沒有,負作用有多大,負作用是主流還是支流,等等,需要作出判斷。在國際國內經濟發展不同步的情況下,客觀上說,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總量政策是不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