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新世紀》:有一種看法認為,民間借貸乃至銀行理財的發展上,都體現了利率市場化的衝動,事實上形成了利率雙軌制的現象,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周小川:民間借貸中存在利率高的問題,有兩種情況需要關注,一個是一般的、普遍性的問題,即基於熟人社會的合同關係的民間借貸,它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正規金融不一樣,承擔風險也比較大,利率會高一些,這也正常。另一種是個別情況,有些地方投資過大或投機偏多導致資金需求強烈,甚至有把融資當成賭博工具的情況,但畢竟是個案,不代表總體資金供求關係。從全國來講,不管利率放不放開,這兩種情況都會繼續存在。至於銀行理財問題,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實質上是一種跨業經營,一方面允許跨業,另一方面又有一些政策限制,理財市場就出現了一些政策套利的活動。
當然這些情況與宏觀供求環境有一定關係,這就是說,市場有相應的需求,供給上不能充分滿足。也要看到,即使在通貨供給充足時,也照樣有人高息攬存,我們曾處理過一些經營失敗的金融企業,在倒閉之前發高息櫃台債,那是不顧一切要找錢來救命。為此,要關注個別非正當行為對整個市場秩序的影響。
周小川認為,人民幣匯率離均衡水平越來越近了
財新《新世紀》:2010年世行IMF年會時,人民幣匯率是熱門話題,當時國內感覺壓力比較大,今年看上去好像比較寬鬆了,匯率策略是不是可以做相應的調整?
周小川:對於匯率改革,我們一直把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即“三性”)作為政策方針。要做調整的話,需要有一個共識基礎,或者說形勢有什麼巨大變化從而需要調整?另一方面,經過幾年時間的漸進調整後,人民幣匯率離均衡水平越來越近了,最後也就差點時間即可達到目標了,再調整策略的政策成本可能會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