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啟動10年,南水北調工程日益接近現實。361天後,東線一期工程通水,天津和山東將用上長江水;21個月後,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北京、河南、河北將用上長江水。
經濟觀察網報道,在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辦公室的網站主頁上,倒計時牌的數字越來越小。興奮和緊張的,不僅是上述受益的省市,黃河上中游共11個省區市,也陷入焦慮之中,為爭取調整分水投入的活動進入倒計時。
在青海黃河穀地、甘肅的景泰川、山西的晉陝峽穀,在建和擴建的引黃工程隨處可見。水量並不充沛的黃河,自從1987年之後,又面臨一個重要的關口。
1987年,國務院的“八七分水”方案塵埃落定,方案以1980年實際用水量為基礎,綜合考慮了沿黃各省區的灌溉規模、工業和城市用水增長,為敏感而棘手的黃河水權,切了蛋糕。“八七分水”方案明確指出,該水量分配方案,是在南水北調工程生效前,對黃河可供水量的分配方案。如今,東線和中線調水指日可待,這讓黃河上中游的省份,對調整分水方案充滿期待。
呼籲新方案
黃河的徑流量,僅為全國河川徑流量的2%。對於歷來就乾旱的西北諸省區來說,黃河上中游的蘭州至三門峽河段,缺水尤為嚴重,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量的1/8。但黃河承擔著全國15%的耕地面積、12%的人口和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這就讓涉及水權的事務,變得敏感而複雜。
2012年11月,黃河水資源綜合調度實踐與探索研討會在鄭州召開。每年一度的會議,沿黃各省區都會參加。雖然黃河水利委員會並未透露調整分水方案的意向,但這個節骨眼上,哪個省區都不甘沉默。西北諸省,今年的呐喊聲尤為響亮,各種建議不止送達黃委會,還送達水利部、發改委,甚至是全國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