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水利廳水資源管理處處長王寶林認為,實際上,在黃河內蒙古段,生態建設面臨很大的壓力。在阿拉善和鄂爾多斯,如何控制沙漠不再擴大,需要分配更多的用水指標。
對生態用水提出要求的,還有青海。
青海作為三江源地區,被稱為“中華水塔”,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發源地,是中國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功能區,也是遏制西部荒漠化向東侵襲的屏障。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覆三江源地區為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
但在“八七分水”方案中,青海是被公認的“吃了虧”。青海省提供了黃河水量的一半以上,僅分配14.1億立方米,預計到2020年,青海水的需求量短缺近10億立方米。青海是中華水塔的水龍頭,有更便利的條件多分一些水。但在分配指標的約束下,只能看著黃河水奔流出境。
裴勇則告訴記者,新的水資源評價後,黃河天然徑流量減少,只有535億立方米了,可供水量的減少,讓調度分配這個事兒,變得更加為難。“想要分水,難度很大。”裴勇說。現有的分水方案,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但卻是最可操作的。
調整分水方案絕非易事。楊振懷告訴記者,關於江河流域的水事糾紛,以他的經驗,不可能做到全都滿意。方案一旦落定,想要調整,就涉及巨大的利益調整。站在各自省區的利益上,就各有各的道理,除非有更高層級的機構和領導人出面來平衡和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