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何我會認為一個妥當的兩岸政治安排必須包括“兩岸定位與走向、軍事安全互信、國際空間”三個面向,這三個面向彼此環環相扣,少了任何一個面向,都會讓事情變得很困難,因此,三個面向最好是能夠同時處理。
如何處理兩岸國際共同參與問題,有人認為應採循序漸進的方法,也有人認為應從結構上來調整。我個人覺得這兩種方法均是可行的途徑,畢竟不同的國際組織可以有不同的“共同參與”模式。但是如果兩岸已經簽署了“和平協議”,當兩岸的互信已經鞏固時,兩岸可以同時嘗試在結構面做些調整。“兩岸三席”的主張即是在為兩岸在國際間共同參與時的一種構想。
“一中三憲、兩岸統合”即是為同時解決以上三個面向而提出的論述,它可以用來解決台北方面的國際參與結構性的問題。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為例,由於這是一個限定由政府參與的國際組織,北京不可能讓台北成為正式會員,因為北京擔心,讓步就等於容許其它國家對台北的官方承認,從而造成兩岸的永久分裂。但是我們假設,兩岸如果在WHO裡面有一個由兩岸共同組成的代表團,由兩岸人員所組成,它存在的本身就已經代表兩岸的第三個主體,也是兩岸共有的主體,有了它,等於在國際間宣示兩岸即使有共同的參與,也不能認為兩岸為兩個外國,因此,有了它,也就表示兩岸即使共同參與也不會造成兩岸的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