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在面對一個主宰性的大國(dominant power)時,都面臨同樣的挑戰:第一,它如何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第二,能否解決自身內部問題;第三,能否能建立一套大國成長崛起的理論體系。
歷史上九個崛起的大國如何處理這三個問題?這九個大國均奉行基於基督教文明、物競天擇論、資本主義信仰所衍生出來的意識形態體系。在處理與周邊關係時,除了葡萄牙地理偏遠以及美國因東西兩面均為大洋,南北沒有足以威脅的天敵外,其他七國都曾與周邊國家發生衝突,勝者崛起,敗者讓位。這些崛起的大國內部有宗教、階級、族群問題,它們也都企圖用擴張來掠奪資源進而解決其內部矛盾。
權力轉移理論對於國際體系中霸權的認定,是指掌握國際體系權力資源優勢的主宰國(霸權國)。主宰國擁有國際體系內最大部分的資源,維持相對於潛在對手的權力優勢,以及運用可造福盟國並滿足其他國家需要的規則,管理國際體系,以常保其優勢地位。⑦主宰國創造了所謂的現狀,希望其他國家能夠遵守現狀。在維持現狀方面,物質權力是主宰國用來壓制新興大國崛起的工具,價值性的權力則是它們維護其霸權的結構性力量。
中國當然可以選擇不同於傳統大國崛起的思維與路徑,但在崛起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到主宰強權的質疑與挑戰。主宰強權在與崛起大國交手中,通常會以預防性戰爭、約束、遏制與交往的方式來減緩崛起大國對它的挑戰。
預防性戰爭。當面臨國家重大利益抉擇時,霸權國家可能會發動預防性戰爭(preventive war),以遏止現狀國家(the revisionist state)的持續坐大。⑧之所以會發動預防性戰爭,是因為“現在就打一場從長遠來看不可避免的戰爭,遠比等到對手有擁有優勢後再打較好”⑨。這些觀點說明了預防性戰爭的三個意涵:第一,戰爭被視為不可避免;第二,威脅長期存在;第三,早打比晚打好。因此,預防性戰爭是一種在無法預期未來發展而採取的一種自認為發動戰爭對自己有利的預期性選擇。當領導者認為為和平所付出的代價高於未來戰爭的代價時,領導者會理性地選擇預防性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