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戰略的另外一種表現就是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政策,也就是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聯盟來反對崛起國家或崛起國家與他國的聯合。崛起中的國家也會嘗試用正式或非正式的結盟來挑戰現有強權所建立的國際秩序。美國重返亞洲或再平衡戰略目標在於希望日本、韓國、美國在東南亞的盟友,甚至台灣,都扮演著遏制中國大陸的功能。中國將面臨兩個選擇:第一,不斷增加軍備,但這樣是否會掉進美國所設定的軍備競賽、拖垮經濟的陷阱當中?第二,如何處理與周邊的關係?
交往。交往(engagement)政策是指以非強制性的方法來改善與崛起大國的關係,化解其不滿意現狀的因素,目標是確保崛起大國以和平方式來改變區域及全球的秩序。交往政策目的在於將不滿國家納入國際社會,接受現有國際秩序。交往政策與其他政策的不同點在於,前者依靠承諾給予恩惠,而不是加以懲罰性的威脅來影響威脅國的行為。簡單地說,在實踐上,交往政策是胡蘿蔔優先於棒子的政策。
交往政策通常是為了實現下列三個目標:第一,既有強權可以通過交往政策來了解不滿意於現狀的崛起大國的真正意圖;第二,用以爭取重新武裝的時間和盟友,以因應未來可能的戰爭;第三,用以打破崛起大國可能的聯合,或者阻止他們進行聯合。如果成功的話,交往政策是解決不滿意現狀崛起大國的最有效且最合理的途徑。
不過,交往政策要獲得成功,崛起大國必須要有有限的修正主義(limited revisionism),即要有有限的改變現狀的認識,例如冷戰期間美國對於蘇聯與中國的認識就不一樣,美國認為無論在政權與文化性質上,蘇聯均是一個不滿現狀的擴張性國家,而中國在本質上並不同於蘇聯。因此,對美國來說,對蘇聯這個完全修正主義國家唯一的戰略就是“圍堵/遏制”,但是對中國這個有限修正主義國家來說,交往政策一直是美國對中國戰略的一個主流。
另一個交往政策不能成功的原因在於雙方之間認同存有不能協調的核心衝突,例如領土、主權等衝突,這些核心利益是很難通過交往政策改變的。
雖然交往政策是胡蘿蔔先於棒子的政策,但是如果沒有足以威嚇的棒子,胡蘿蔔將會流於所謂的姑息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只有在胡蘿蔔與棒子並用的情況下,交往政策才有可能成功。
交往政策可以滿足希望維持現狀的既有強權與不滿足現狀的崛起大國的要求。前者希望通過交往政策約束後者可能出軌的行為,而後者希望能借此改變現狀的秩序。前者因而用利益回報或威嚇來影響後者,使得後者能依照現有國際規範來行事,後者則通常將交往政策視為逐漸和平改變現有秩序的一種工具。
交往政策是美國在冷戰後處理中國政策的主軸。從克林頓政府開始推動與中國的全面交往,一直到奧巴馬政府均沒有改變。對美國來說,全面交往政策不是姑息政策,而是一種帶有約束的積極性政策,其目的就在於促使中國進入西方價值體系,進而使中美雙方都能夠獲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