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講會現場(中評社 王永雪攝) |
在福建,中原移民入閩後聚族而居,在福建各地形成眾多的宗族鄉村。
林耀華教授是福建古田縣人。他以福建黃村和福建義序村為田野研究的地點,寫出人類學名著《金翼》和《義序的宗族研究》、黃村和義序村都屬於宗族鄉村。林耀華《義序的宗族研究》說:“義序是一個鄉村,因為全體人民共同聚居在一個地域上,義序是一個宗族,因為全體人民都是同一個祖先傳衍下來。前者為地域團體,後者為血緣團體。義序兼並前後二者,就是一個宗族鄉村。”黃村也是一個宗族鄉村,同姓人口占99%。
福建的鄉村絕大多數屬於宗族鄉村。舉例言之,我曾見清代末年福建南靖縣衙門的一個文件,該文件記該縣各社(即各村)社名和居民姓氏。該文件表明,全縣共有631個社(村),其中543個屬於一社(村)一姓的宗族鄉村。福建的城鎮化起步較晚、進度也慢,上世紀80-90年代,福建的宗族鄉村還基本上保留原有數量和原有形態。
在台灣,福建移民及其後裔一直是台灣人口構成的大部分。有一種有根據的估計,台灣民眾的祖籍地80%在福建。於是,台灣民眾返鄉探親的主要去處之一是福建,是福建的宗族鄉村。
以義序為例。從《義序的宗族研究》可以看到,義序村“幾全為黃氏族人”;村內有三座祠堂:“義山黃氏宗祠”,以及四房支祠“經鋤堂”(共奉麟子公為支祠祖,宅尾、倉埕、天、地稱四房)、新厝祠(奉泗公為房祖,泗公派下子孫);各祠堂有祠堂組織,宗祠以族長為首,支祠以支長為首;村內有族長,各房有房長,房長之下各支有支長。
“義序是一個鄉村”,“義序是一個宗族”。回到鄉村就是回到宗族,返鄉就是歸宗,其理至明。
民間對於大宗和小宗的分別有一種簡化的說明,“世世代代嫡長子統族人主始祖(始遷及初有封爵者為始祖)墓祭百世不遷”者為大宗;“高祖傳至玄孫統三從兄弟主高祖廟祭至其子五世則遷”者為小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