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在這些上市公司中,有5家在香港上市,分別是華潤創業、華潤電力、華潤置地、華潤燃氣、華潤水泥,涵蓋了華潤公司旗下的零售、食品飲料、電力、燃氣、房地產、水泥等多個板塊。
《新京報》報道,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共有6家,這些公司多為華潤通過併購得來。
2000年,華潤取代深特發(深圳特區發展集團),成為上市公司深萬科的第一大股東。2001年,華潤收購了主營紡織的上市公司四川錦華51%的股權,隨後將公司更名為華潤錦華。除這兩家之外,剩餘的4家上市公司均屬於醫藥行業,分別是華潤雙鶴、華潤三九、華潤萬東、東阿阿膠。
華潤正式進軍醫藥最早可追溯至2002年,在此後的數年中,華潤成為了東阿阿膠的第一大股東,隨後重組三九集團,並控股北京醫藥集團,將華潤醫藥打造成第二大醫藥央企。
●萬億總資產,2300多家實體企業,水、藥、啤酒等產品滲透國人生活
●靠併購實現規模擴張,近14年以來,發動了數以百計起的“收購戰”
無所不造,這就是華潤集團。經過十餘年的擴張,原本主營貿易的華潤集團,已經成為一個“巨無霸”。這個“產業帝國”,對外供應水泥、燃氣和電力,生產雄霸國內市場的啤酒。它有樓盤和數千家大賣場,有醫院和服裝廠。它製造著避孕套和“毓婷”,也開著銀行。一定意義上,華潤的產品,已經全方位滲透到了很多人的生活。
大量收購,是華潤壯大的“武器”。這個過程中,華潤的央企身份,為其“出力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