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幹部辭職經商的原因 干擾市場經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0 00:16:54


上世紀90年代,一些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幹部采取停薪留職的方式下海經商。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無論是完善能進能出的幹部人事制度,還是優化人盡其才的人才成長環境,幹部下海都帶有標誌性意義。在現代社會,擇業自由是公民的一項權利,當然也是公務員的權利。然而,一年來不少幹部辭職經商卻引起許多爭議,使下海幹部面臨不應有的道德困境。為此特邀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幹部下海的原因、下海幹部的類型、幹部下海是否干擾市場經濟秩序、下海幹部面臨的困境等問題。
 
  上篇:改革開放以來三波幹部下海潮的成因、特征和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曾出現過三波“幹部下海”潮
 
  主持人:2013年以來,廣州市已有6名處級以上幹部辭職下海,其它地方也有幹部辭職轉行。這雖未形成新一輪的幹部下海潮,但其影響也不小。其實,“幹部下海”不是新現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了幾波幹部下海潮,具體情況如何?
 
  謝寶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曾出現過“80年代中後期”、“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三波“幹部下海”潮。其他時期(包括現在)雖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幹部下海”現象,但總體來說體量不大,尚不足以稱之為“下海潮”,如同特大的人群共同體里總免不了少數異端、另類一樣,偌大的幹部隊伍里當然免不了某些轉行者。
 
  唐亞林(復旦大學教授、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第一波“幹部下海潮”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其典型特征是借助於“價格雙軌制”的權宜改革策略,以及政府向企業的放權、政府自身機構改革任務的推進等,一大批幹部下海經商,甚至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全民經商潮”。
 
  第二波“幹部下海潮”的興起則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並得到1993年推行政府機構改革時自上而下出台的各種激勵政策的積極支撐,如鼓勵幹部停薪留職下海經商、帶薪進修學位、實行離職買斷補償金制度等。
 
  李春成(復旦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2000年初至2004年4月,在中央明確表態之前,幹部下海進入“第三波”。相對於前兩波,第三波下海的幹部,人數更多、規模更大,級別也越來越高,大多屬於“少壯派”——正當盛年且下海前身居要職;下海的去向基本都是私營企業和一些私人資本控股的上市公司,尤其在方興未艾的高科技產業、非公有制企業;下海方式不再是過去的停薪留職,而是辭職或提前退休。
 
  三波“下海潮”社會背景各有不同
 
  主持人:之前三波“下海潮”的社會背景有何不同之處?
 
  唐亞林:計劃經濟時代,因為國家掌控著資源的基本調配權,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整體受制於一體化的國家權力,市場和社會的活力難以釋放,社會自主發展的空間更是受到擠壓,自然難以談得上創造出一個平等、自由、繁榮、和諧的社會。改革開放後,市場的力量重新被發現,並日益主導資源的配置權,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去發現創造財富的機會成為一種價值選擇。做官不再是成功人生的唯一標準,人生價值取向也不再只是做官一條路,整個社會出現了一種價值多元化的跡象。與此同時,政府自身的改革進程以及相應的激勵措施,助推了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與90年代初期兩波“幹部下海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