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公共資源私人化”並不足以證明禁止幹部下海的正當性
主持人:對於幹部辭官下海的動機和目的,社會上流傳的那些揣測,是否都有其合理之處?
李春成:幹部下海不啻是對我國政治與行政體制,尤其是對幹部管理體制的一種挑戰。批評者對於幹部下海的指責,有些強詞奪理。幹部下海“洗錢”或“兌付權力”,即使存在,也並非由幹部下海所引起的,下海只是其手段。所謂的“公共資源私人化”也並不足以證明禁止幹部下海的正當性,因為幾乎任何一種職業經歷對於從業者都是一筆資源,我們為何禁止社會中其他人其他職業間的自由轉換呢?
主持人:這麼說,下海經商就是公務員的一項自由權利,下海不下海應該由公務員自願選擇。
李春成:是的。價值多元、專業分工、社會分化、選擇自由、人口流動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在這樣的背景下堵截或禁止幹部下海不僅僅是對公務員正當權利的侵害,也不利於我國幹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並與時代發展、政治文明發展的趨勢相背。擇業自由不僅僅是普通公民的一項權利,也是公務員的自由權。因此,我們思考如何應對幹部下海可能伴生的問題這一價值困境的邏輯起點應該是:承認下海經商或從事其他職業是公務員的一項自由權利。承認這一點不僅意味著反對派的立場是錯的,而且也意味著那種強制幹部下海的做法也是錯的。作為幹部的一項自由權利,下海不下海應該由公務員自願選擇。
唐亞林:現代社會是一個市場性社會。市場的自發創新精神是一個社會繁榮和諧的基石。既然如此,從事物質生產、商業生產乃至精神生產,與從事公共事務管理,在本質上都是平等的,甚至沒有前者,後者也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謝寶富:“幹部下海”是正常現象,也是好現象。它表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官本位”等封建傳統觀念已有所動搖,人民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和自由意識在覺醒,社會價值觀趨於多元化,社會生活自主面在擴大、自由度在增強,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政治改良、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
主持人: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消除這些不應有的道德困境?
唐亞林: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同志到北京大學考察,在與同學的對話中專門強調了“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做官”的基本理念。2013年3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與中外記者見面時,就提出“為官發財,應當兩道”,即為政清廉應該先從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這是古訓,也是真理。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
我認為,其根本用意在於斬斷由不受制約的權力引發的官商勾結、腐敗叢生的利益鏈條,消除由此而引發的整個社會價值觀扭曲和混亂的危害,從而為市場、為社會、為國家的有序與繁榮發展,締造源源不斷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李春成:發達國家中,公民在政界與商界之間的自由流動,是一種既平凡又頻繁的社會流動,但並沒有引起事實上的心理上的恐慌。原因在於,社會不僅有完善的用權監督體制,而且,任職與卸任也都在公開透明的制度環境中,無須為權力期權化擔心。
|